世事難料,后來天下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劇變。
可劉璋呢,卻只知道偏安一隅,安然于蜀中的舒適生活,毫無進取開拓之雄心壯志。
可憐的鄧芝空有一腔抱負無處施展,無奈之下只得繼續埋頭讀書,混口白飯吃,心中滿是郁郁不得志的愁悶與哀傷。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突然某一天,風云再起,劉備與劉璋徹底翻臉反目成仇,并且最終成功奪取了益州。
此時的鄧芝,還只是擔任著郫城府邸閣督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職而已。
但正所謂時來運轉,有那么一天,劉備恰巧路過郫城,機緣巧合之下與鄧芝展開了一場深入交流。
沒想到這次交談過后,劉備竟對鄧芝大為驚嘆贊賞有加,當場就將其提拔晉升為郫縣令。
從那以后,鄧芝便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職場上一路順風順水、連連高升。
所以,鄧芝認定,劉備是自己生命中那位真正的明主,對他有著難以言表的知遇之恩。
當初,張溫出使成都即將返回時,季漢這邊也派出了回訪的使者,便是鄧芝。
鄧芝身負重任,一路舟車勞頓,終于抵達了東吳。
當他面見孫權時,只見這位東吳之主端坐在上位,眼神犀利地注視著他。
孫權率先開口說道:“若這天下能夠太平無事,吾與汝家主公各自統領一方,如此豈不快哉?”
當時的孫權心中實則暗藏玄機,其雄心壯志尚未磨滅。
這番話看似是表達愿意與季漢平分秋色,共同治理天下,實則不過是一種試探罷了。
要知道,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以來。
但凡稍具常識的各路軍閥都心知肚明,這帝王之位猶如一場激烈無比的吃雞大賽,最終只會決出唯一的勝者。
面對孫權拋出的這個難題,鄧芝并未退縮,而是坦然回應道:
“自古以來,天上絕無兩日并懸,地上亦難有二主共存。倘若日后魏國覆滅,而大王您仍未能深刻領悟上天所定之命數。”
“那么,身為君王者便應各自努力弘揚自身的仁德,以造福百姓;為臣子者則需竭盡全力,盡顯忠誠之志;至于那些統兵將領們,則要緊握手中長鞭和戰鼓,奮勇殺敵,因為真正的爭奪之戰方才拉開序幕。”
聽聞此言,孫權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放聲大笑起來,贊道:“卿所言甚是,果真是一片赤誠之心吶!”
而且,在此之后,孫權親自修書一封回復給諸葛亮,信中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人才的賞識與評價。
其中特別提到了出使隊伍中的另外兩人,丁厷此人,其言辭過于鋪張浮華且艷麗。
而陰化,所表達之意未能完整而詳盡地展現出來。
能夠真正實現兩國和睦共處、友好交流之人,唯有鄧芝方可勝任。
由此可見,鄧芝的才能已然獲得了孫權的高度認可。
時光荏苒,后來當劉禪決定揮師北伐涼州之際,鄧芝有幸與趙云共同統領大軍出征。
他們率領著英勇無畏的將士們,穿越險峻難行的秦嶺山脈,對魏國軍隊形成了強有力的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