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最后一個大臣張昭,寧死不降。
然后,吳王宮、吳王、吳軍,還有吳國的大臣們全都無了。
漢軍所到之處,已經是投降一片,吳國已經在事實上滅亡了。
至于諸葛恪護持著孫登逃亡夷州,麾下不過五千人馬。
能夠活著到夷州的能有多少猶未可知,甚至說不定可能碰上一次颶風而全軍覆沒。
這種事,沒人說得準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建興九年八月,這場滅吳之戰已經收官。
文明世界之內,已經不存在殘余的吳逆了。
關興、張苞都晉封都鄉侯,分別食邑一千戶、一千兩百戶,各以太守任揚州。
傅誠晉封故安亭侯,食邑八百戶,調任徐州監御史。
揚州治中從事丁奉拜鎮東將軍,加食邑三百,并前共九百戶。
桓麟為西干亭侯,拜安東將軍,食邑五百。
丁奉與桓麟共治東洋水師,水師基礎由南洋水師拆出部分官兵,然后招兵買馬以擴軍,員額定三萬。
南洋水師大部歸位交廣,新任南洋水師提督校尉的是張嶷,員額依舊為兩萬五千。
劉禪知道,海洋意味著無盡的財富,大漢未來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而現在,王師的征戰還沒有結束,孫權雖然被消滅了,可還有人沒被消滅。
一批罪大的士族豪強們,全都上了清算名單。
之后,便是剿匪治安戰了。
漢軍到底是沒趕在這群士族投降之前完全占領吳郡。
留下的毒瘤太多了,但人家畢竟是投降歸順的,也不好明著拒絕。
只能盡可能檢著這些人的罪過問罪,大部分都是乖乖認罰的。
開玩笑,王師橫掃江東,比起財富,還是活命更加重要。
因此,不少家族被狠狠的清算了一波,紛紛大出血。
當然,這些豪強士族都是家大業大、人丁興旺的,全族問斬抄沒也不現實。
接下來,董允可就要忙壞了。
徐州、豫州的兵馬九月份就要撤離,荊州的兵馬十月份就要撤離。
因此,他決定先去全力解決丹陽郡、吳郡的治安問題,之后再緊趕慢趕的解決廬陵郡的問題。
不論是從理論層面,亦或是實際情況而言,一旦失去豪強勢力,失去吳國官員,那么這些土地和人口便皆歸朝廷所有。
丹陽郡與吳郡亦設有規模頗大之屯田農莊,天下屯田之模式,大抵相似,季漢朝廷不過是租稅較輕,使民多得些利益罷了。
然此處并無鄉長村長,僅由一地縣令直接管轄,土地皆記錄在案。
管理方式粗放,政權基層控制力底下,地方縣官容易只手遮天,貪污腐敗。
董允知曉此狀況后,親往調研,遂將此間消息書成報告,遣快馬送往長安。
讓劉禪搖人,給他送來三百套鄉亭基層班子,一千組村里基層班子,董允要在江東進行‘千村改造’工程。
該頭疼的不能只有他自己,劉禪既然把自己支這么遠來治理揚州,那自己要做出成績,陛下總不能拖后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