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當然不是火候,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的實力是什么水平。
并州那場自衛反擊戰,很直觀地為朝廷提供了一手資料。
漢軍與拓跋鮮卑的戰力對比,這是比起那些細作探查更有參考意義的情報。
而順道削減了拓跋鮮卑三四千帳,也是提前給鮮卑放放血了。
趁著敵人虛弱,自己也有準備有余力的時候,當然是可以抄起家伙上去決戰了。
軍機臺的首腦軍機令黃權顯然是個很長壽的,雖然頭發胡子都發白,但是雙目炯炯有神。
大概是這些年太順,身心健康,估計要比原本歷史上的情況還要長壽個五六年。
但是黃權也明白,這應該是自己為陛下,為朝廷最后一次謀劃軍國戰略了。
黃權早年受劉璋之召,擔任主簿一職。
他深知“一國不容二君”之理,曾力勸劉璋切莫迎接劉備,然劉璋并未采納其諫言。
劉備突襲益州,黃權緊閉城門,堅守城池,直至劉璋歸降劉備,方肯罷手。
作為有‘污點’的官員,非但不被雪藏,反而被劉備重用提拔。
這是何等了不起的胸襟和殊遇,自那以后,黃權便下定決心為老劉驅馳了。
后來劉禪對他也是相當的重用,一直是掌握實權的朝廷大佬之一。
黃權就經常想,這官做多大才算大啊。
他已經是育陽鄉侯,此戰之后怕是要晉封縣侯。
雖然到時候劉禪依舊會讓他占據著這個位置,但自己該知進退隱居幕后,將許多出風頭的機會讓給年輕人才是。
此戰之后,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朝廷傳幫帶,教導年輕人了。
那個鐘離牧就挺不錯,將來或許可以接自己的位置。
但陛下好像更傾向于鄧艾,但又舍不得他的屯田之才,他已經在三輔當了十年的太守了,政績一直為司隸第一。
冀州、青州重燃戰火,此番必然是會回歸朝廷懷抱的。
這個鄧艾,顯然是要提拔了,至于具體去哪一州擔任刺史,黃權就不清楚了。
當然,這樣的心思黃權并沒有在意太久,他的主要注意力主要是在戰爭方略上。
對于漢軍應如何分兵進擊、合力破敵,擊潰魏軍。
繼而怎樣圍困并剿滅鮮卑的有生力量,又該如何杜絕鮮卑向北或向西逃竄的可能等等。
此一次,劉禪打算動用的兵馬總計為三十萬,動用輔兵、民夫六十萬到七十萬,以季漢朝廷這強悍的基層動員能力,這是可以做到的。
這樣的實力,就算號稱百萬大軍也不足為過,顯然是奔著一戰滅國去的。
當然,順道還能直接鏟除青州、冀州的豪強勢力,一個莊園不留。
這一次,劉禪也豪橫一把,不再使用什么手段,懶得廢話,直接掀桌子。
他有這個實力掀桌子,其他人無法反抗,他們只能乖乖的跪下受命。
三十萬大軍的兵力中有八萬騎兵,包括四萬大漢鐵騎,以及從涼州并州征召的四萬牧民騎兵。
此外便是二十萬步兵,以及兩萬水師力量。
燕國、魏國、中山國就算團結一致抵抗,也都無法在這樣的兵力下撐住,更別說他們還彼此矛盾不休。
戰略上的勝利毋庸置疑,戰術上的執行方為關鍵,此乃黃權之重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