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查明究竟何人主導此貪污大案,亦要理清何人協助其行貪污之舉,何人幫忙銷贓,以及具體銷贓之方式等一系列關鍵信息。
待查明真相,對于此等犯下彌天大罪之官員,劉禪絕不姑息。
一律處以極刑,斬立決,一個不剩。
同時,將這些犯官之家產全部查抄沒收,剝奪其官職爵位,貶為庶民。
將其家人盡數流放至邊遠荒蕪之瓊州,明令禁止其子孫三代入朝為官。
不僅如此,那些涉入腐敗行為之官員族人、姻親等相關人員,亦難辭其咎。
凡與貪腐有牽連者,皆受嚴懲。
家中財產盡被抄沒,罪大惡極者直接斬首示眾,其余從犯則皆流放瓊州,終身不得歸鄉。
建興九年十二月底,寒風凜冽之中,長安午門之外卻格外的熱鬧。
前后上百名官吏,一百多士紳豪強參與者,甚至還有參與協助的中層軍官以及幾名軍需官,先后行刑了七天,現場可謂是人頭滾滾。
此后被流放瓊州島的足足有兩千九百二十一人。
明發邸報,大肆宣揚皇帝鋤奸之事跡,內外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上下官吏無不身心震顫。
貪污之惡,恰似一場無聲的瘟疫,于世間悄然滋生。
初始,其貌不揚,似無大礙,然其恐怖之處,在于其強大的傳染性,仿若星火,可成燎原之勢,一人之貪,須臾便會擴散。
由一至十,由十至百……如此循環,不斷蔓延,然茫茫人海,僅少數人意志如鋼鐵,可抵御此邪惡,擁有“免疫力”。
然多數人則無此幸運,缺乏此等抵御之力,難以抵擋貪污之毒的侵蝕。
一旦染毒,便會漸沉漸墮,步步踏入貪腐之淵,陷入無盡黑暗輪回,終至毀滅與死亡。
自古以來,腐敗現象便如附骨之疽,難以根除,青山依舊在……
然而,歷朝歷代的帝王皆能善用打擊貪腐之法,以獲百姓之擁護與支持,從而樹立自身之崇高威望。
現今,劉禪親自登臺,決心向后世展現一場教科書式的除貪壯舉,親身示范如何鏟除貪腐勢力,如何有效宣揚廉政理念,以使自己穩踞道德高地,謀取最大政治利益。
然后,劉禪會親自指導史書的記錄工作,未來史書中,必詳細記載此次名為“建興糧案”之始末。
事件之緣起、經過、所采治理之法、最終處置之果、社會各界對此之輿論反響,以及皇帝劉禪所發表之重要言論等等。
毋庸置疑,此段歷史將作為一則意義深遠之經典范例,被鄭重納入皇家教育體系,以供后世君主們悉心研習借鑒。
劉禪殺這么多貪官污吏,并不會動搖自己統治之基,因為他掌握著人事權,有足夠多渴望升官之人替補上來,還有足夠多的士人爭相求取入仕。
這一切,源于朝廷廣袤的人口基數,建興八年朝廷統計人口是一千三百八十萬人。
后續豫州、兗州光復,建興九年正月的上計中,人口便突破到一千六百八十三萬人。
如今建興十年正月,隨著揚州各郡縣也都紛紛納入統治,進行上計,朝廷總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八百四十六萬人。
朝廷以人為本,劉禪要告訴后世之君他們的統治根基始終在廣大民心。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