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句麗,是從扶余國分裂出來的一支旁系王族分支。
自建立以來,雙方之間就紛爭不斷,彼此間的爭斗可謂是此起彼伏。
東漢末年動蕩不安的時期,當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后,并沒有乖乖局限于遼東郡。
而是便立刻染指遼西郡、遼東屬國、玄菟郡等地,成為事實上的遼東唯一話事人。
面對東北兩大胡人國度,采用一種極為巧妙的策略“拉一家打另一家”。
這種手段旨在通過挑起雙方的矛盾沖突來逐步削弱敵人的力量,從而實現自身勢力的擴張和壯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句麗與扶余兩國之間的戰爭愈發激烈,簡直可以說是打得不可開交,甚至到了把狗腦子都給打出來的程度。
然后就在這場混亂不堪的戰局中,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短短二十年后,東北地區,真正能夠掌控局勢、發號施令的人已不再是他們兩個之一,而是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遼東公孫氏。
這里提一下,盡管此時的公孫氏尚未正式稱王,但實際上他們在內部已然建立起了一個割據政權,并逐漸嶄露頭角。
公孫度在穩固了自己于遼東的根基之后,開始展現出其雄心壯志和卓越才能。
他先是向東征伐高句麗,憑借著相對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出色的戰略指揮,多次取得重大勝利。
接著又向西進擊烏桓部落,同樣勢如破竹,將烏桓的勢力范圍大大壓縮。
隨后向南奪取了遼東半島,進一步拓展了領土版圖。
公孫度甚至還跨海出征,一舉拿下了膠東半島北部的東萊諸縣。
他深知鞏固統治地位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于是積極開展外交活動。
一方面,他將女兒嫁給了夫余國王尉仇臺,通過政治聯姻達成同盟關系。
另一方面,則大力招攬天下賢才,設立學館培養人才,廣泛招募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前來歸附。
公孫度的種種舉措得當且成效顯著,使得他的威望遠近皆知。
他得以自封為遼東侯和平州牧,從此稱霸遼東一方,讓夫余國王做女婿,壓著高句麗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區性霸主。
那公孫氏與高句麗之間的積怨可謂是由來已久,且日益加深。
正因如此,宗預在眾多可選擇的對象之中,毫不猶豫地將目光首先投向了高句麗,這是其為最有可能被說服的目標。
路上卻不是想象的那么順利。
由于語言不通這一障礙橫亙在前,宗預等人一路上吃盡了苦頭。
更糟糕的是,他們身上所攜帶的為數不多的盤纏竟然也遭人騙取一空。
要知道,宗預此次乃是匆忙逃亡而出,根本來不及帶上足夠多的隨從以及大量的金錢財物。
算起來,連同他自己在內,一行總共也就只有區區六人而已。
而在這漫長艱難的旅途中,先是一名隨從不幸染上惡疾,最終因病離世;緊接著又有一人因嚴寒難耐而被活活凍死。
盡管歷經重重磨難,但宗預一行人始終沒有放棄,最終還是成功抵達了丸都城。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