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跟公孫淵打得老慘了,雙方的兵馬都折損了很多。
高句麗勝多敗少,但整體上來講也是慘勝。
不過到底是開疆擴土收復了很多失地,只要能夠穩穩占住這些土地,最后總歸是不虧的。
夫余雖然也跟公孫淵互相拼殺損耗,但是比起高句麗來說程度輕了許多。
公孫淵麾下兵馬這下是徹底打空了。
于是,這時候漢軍出來收割全局。
公孫淵部署用來防御漢軍進攻的遼水防線根本沒有用,漢軍一個時辰的渡河作戰就徹底瓦解了燕軍的防御。
隨后,擁有充足后勤的漢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包圍了襄平城。
此時公孫淵不在城中,他親自率兵在與高句麗交戰,結果就被漢軍給偷了老家。
漢軍如洶涌澎湃的洪流,迅速將襄平城圍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公孫氏一家老小皆被困于這座孤城,插翅難飛。
與此同時,漢軍并未停止進攻的步伐,分兵多路,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周邊縣城發起猛攻。
所到之處,戰旗獵獵,喊殺聲震耳欲聾,敵軍聞風喪膽,漢軍長驅直入,輕而易舉地占領了遼東地區遼闊的大片領土。
公孫淵見此情形,深知敗局已定,但仍不愿束手就擒,于是率領殘部退守至新昌縣。
起初,他本想將襄平城作為新昌縣的堅固屏障和防線,抵御漢軍的進攻。
然而,事與愿違,實際情況遠比他想象的更為艱難。
漢軍兵力雄厚,如繁星密布大地,其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反觀公孫淵自己,經過連續激戰,軍隊已所剩無幾。
在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下,漢軍輕而易舉地將新昌縣和襄平城雙雙包圍,形成了甕中捉鱉的局面。
為了進一步鞏固優勢,漢軍因地制宜,大規模建造起一座座堅如磐石的營寨。
這些營寨戒備森嚴,防守嚴密,極大地提升了漢軍的防御能力。
面對這固若金湯的防線,公孫淵感到深深的絕望。
公孫淵此前遣派麾下猛將楊祚鎮守襄平城。
楊祚深知形勢險峻,一心欲破困局,屢次嘗試率眾突圍。
然而,每當他率部沖出城門,朝漢軍陣營沖鋒之際,皆會深切體悟到那難以跨越的巨大力量鴻溝。
但見天空須臾間被密如驟雨的箭矢遮蔽,鋪天蓋地襲來。
更有手持弩機的神射手,瞄定目標后精準射擊。
燕軍士卒身上的盔甲遠不及漢軍那般堅牢,實難抵御漢軍那銳不可當的箭雨攻勢。
霎時,慘呼聲震耳欲聾,無數燕軍兵士紛紛中箭倒地,傷亡甚重,死亡率居高不下。
如此這般,三次之后,楊祚于這接連不斷的沖鋒陷陣中,可謂損失甚巨、兵潰將亡。
此時此際,他終是全然明悟,自身無論怎樣都難以再沖殺而出了。
絕望如陰霾籠罩著楊祚,但他內心尚存一線希冀,便是寄望于公孫淵能夠動作快些。
他暗暗祈禱著,期望著公孫淵能在他們被漢軍重重圍困之前,快速將更多兵馬調至新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