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隊玄黑重甲的執戟郎堅守崗位,冰涼的雨水順著鎧甲流成河。
傳旨。劉禪望著雨中巍峨的未央宮闕,明日辰時,移駕東都雒陽。
去一趟雒陽,用這種無聲的行動表明自己支持大運河的決心,讓該閉嘴的家伙閉嘴。
讓他們知道,皇帝是行動派,若真惹怒皇帝,下場絕對不好。
秦嶺北麓的夯土道上,數萬民夫正如蟻群般蠕動。
黃河治理是個永續的工程。
今年沒有暴雨,不代表以后沒有暴雨,未雨綢繆才是明智的統治者該做的事情。
劉禪的六駕金根車停在半山腰,隔著紗簾望見遠處奔流之河水。
黃土夯筑的堤岸間,赤膊的漢子們正喊著號子拖拽石夯,混著汗水的泥漿在他們古銅色的脊背上流淌。
黃河安寧,孕育兩岸生機,這是大漢王朝的生機與活力。
吳班展開輿圖,指尖沿著朱砂勾勒的河道滑動,為皇帝講述著河水治理的要點、難點和重點。
雖然治理黃河是丞相諸葛亮在主抓的事情,但是作為劉禪會咨詢的對象,吳班也是相當知情的。
說著說著吳班忽然一頓,而后趕緊繼續。
劉禪注意到這個小插曲,而后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幾個白發老丈正跪在道旁,手中捧著開裂的陶碗。
渾濁的水面映出他們溝壑縱橫的面容,碗底沉淀著草根與麩皮。
這應該是從南陽遷來的農戶,吳班低聲道,春汛沖了田地,不得已想要來服徭役混口飯吃,只是年齡太大……
河南地界農業發達,可是上天卻非要讓這里多災多難,天氣說變就變,洪澇災害頻發。
“當地主官是誰,他就是這樣給朕辦賑災工作的?!”
“陛下,”吳班趕緊伏拜,“非是當地主官不盡心竭力辦事,而是陛下給了子民很多生路選擇。”
“接受賑災雖然可活,但每日食宿條件僅溫飽而已卻也艱難,不如去雇傭參役,雖然累了點,但吃得好還有工錢可拿,所以這些受災的難民常常向工程區域趕來。”
“呵,奇也怪哉。”劉禪搖頭苦笑,沒想到自己對服徭役的寬仁政策,竟然影響到了地方賑災工作。
先賢曰:‘治大國如烹小鮮’,朕深以為然。”
傳朕口諭,劉禪招來一位隨行的執戟郎,“六十歲以上者,派給庖廚之類的輕職,年輕者給足食水,遣送原籍,并令當地官吏做好安置工作。
就這樣一路東行,劉禪入抵雒陽。
然后與洛陽留守趙云暢談許久。
這位老將軍也已經須發半白,雖然眼中有精光,馳騁疆場卻也是難了,君臣相顧嘆息。
不久之后,因為劉禪駕臨雒陽,群臣百官們都看到了皇帝的決心,大運河工程到底是開啟了。
工部尚書馬良掛帥,少府吳班為副手,發勞役十萬,總工期七年。
大運河分四段,通濟渠、永濟渠、邗溝、江南運河。
其中邗溝、江南運河先人們已經開鑿,主要是疏通工作,業已完成。
邗溝所依憑的并非吳國邗溝,而是東漢陳登所開掘的邗溝直道。
通濟渠則主要是要將汴渠、陽渠疏浚而成。
其中汴渠也是有先人打下的基礎,既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專家王景曾經大修過的汴渠。
陽渠古道,則是漢光武帝定都雒陽后,讓王梁主持的這次興修的工程。
因為年代較近,這些水渠損壞并不嚴重。
因此,實際上劉禪的大運河工程,要比隋煬帝時期輕松很多。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