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太郎拿到第二輪第三輪的對手名單,就有些頭皮發麻。
第二輪要碰到城山商業,去年第三;第三輪要碰到風越女子高中,去年第二,也是歷來的霸主,今年唯二的種子隊伍。
“不簡單,所以我在仔細看他們的牌譜。”
南彥目光沒有離開電腦的牌譜,隨口應了句。
麻將有著極大的運氣成分,所以面對任何對手都不能小覷,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對手會不會迎來‘他此生僅有的機會’,正好在當天氣運暴漲,天命加身,直接給你干翻了。
“他們都是什么水平?”京太郎接著問了句。
“嗯從城山商業那位公子哥的牌譜來看,怎么說呢,進攻性很強,選擇立直的時候幾乎從不會猶豫,追求高額的打點為主,運勢也不錯,一發率相當高。
不過他并非魯莽立直,有考慮到局收支的情況,許多打法都是按照統計學麻將的概率來做,全方位學習過麻將的相關理論知識。
比如他立直完全是遵照‘先制兩面’和‘先制愚型’來進行的,也就是兩面好型百分百會立直,點數低的愚型也會選擇立直,只有當達到跳滿確定且有役的情況才會選擇默聽。
算是教科書式的打法。”
雖然這位城山商業的公子哥很狂,但很明顯他確實是非常系統地學習過職業麻雀士總結的各種理念知識,甚至研讀過科學麻將士撰寫的麻將技巧方面的教科書。
理論很全面,運用也很嫻熟。
光這一點就能戰勝大多數沒經過專業訓練的麻雀士了。
聽著南彥的分析,京太郎愈發一頭霧水。
“話說南彥學長,這個局收支是個啥?”
南彥嘴角頓時抽了抽。
好家伙,京太郎對于麻將的基礎理論知識是真的匱乏,難怪牌力在麻將部里墊底。
不過他還是有耐心地解釋了一遍局收支的概念。
其實局收支簡單來說,就是點數收支的期待值,通過局收支的大小可以尋求戰術的正解。
局收支的計算具體公式為:(局收支)=(和牌率)x(和牌時收入點平均)-(放銃率)x(放銃時失點平均)-(被自摸率)x(被自摸時失點平均)-(橫移動率)x(橫移動時失點平均)+流局率x(流局時得失點平均)
非常復雜。
其中橫移動率就是自家點數不變,別家放銃另一家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局收支只是一個數學期望,純粹是理想狀態的收支正解。
實戰里一般遵循3900|5200的定律,也就是在別家打點不高的情況下,3900點以下立直,5200點以上默聽。
“哦,原來是這樣。”
京太郎撓了撓頭,還是似懂非懂,感覺實戰里好像用不太上。
隨后他又問道:“那么風越女子高中的對手實力怎么樣?之前我在比賽現場偷偷看了一眼,風越女子高中的姑娘們好像全都是美女欸。”
“……”
這才是你關心的重點吧。
“部長明天讓我代替saki,去跟對方的大將交手。”
沒錯,明天的八進四,他就不再是中堅,而是作為大將的替補出戰。
對于部長的這個安排,南彥表示理解。
看來部長打算把saki這張底牌藏到決賽再用了。
或許在部長看來,如果是面對城山商業,以清澄的實力還是有機會在大將上場前結束戰斗,但是如果面對風越女子高中,想要再副將就將比賽結束,這實在過于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