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按照約定,王式集結起了二鎮之師,穿好盔甲、拿好兵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銀刀軍駐地。
銀刀軍被搞懵圈了。你們不是要回河南老家嗎,不認路
王式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軍令也很簡單,就一個字給我殺
“徐卒三千余人,是日盡誅,由是兇徒悉殄。”舊唐書
社會你式哥,人狠話不多。
不得不說,王式是儒生中比較另類的一位。他從來不迷信什么道德說教,對于叛亂分子,他表現得更像行伍出身的武將,直接搞肉體消滅。不是都說徐州兵驕橫難制嗎難制就不制,有一個殺一個,殺個干干凈凈。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他的兇狠果斷,在平定裘甫之亂時就展現得淋漓盡致。裘甫及其核心成員窮極來投,他沒有給予絲毫的憐憫,甚至不顧戰場紀律,下令處決了二十多個骨干。
對待敵人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對待百姓,他又像春天般溫暖。
平亂之初,他不止一次地下達明文規定,嚴肅軍紀,凡是被裹挾、脅迫或是無法生計而投賊的俘虜,一律當場釋放,不準追究其過往罪過。軍隊所過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平定徐州軍亂,王式只用了三天。
鎮撫安南、平定裘甫、大破銀刀軍,成為王式的一生中最輝煌的三大豐功偉績,永載史冊。
與此同時,大唐在與南詔的“安南戰爭”中屢屢失利,大唐被逼多次易帥,蔡襲、蔡京、康承訓、張茵依然抵擋不住南詔的強大攻勢。
咸通五年864,五月,朝廷想出一個一石三鳥的妙招命徐泗團練使挑選三千徐州兵,赴邕州今廣西南寧戍邊。
銀刀軍被王式屠殺之后,漏網之魚們死走逃亡,散落各地,成為流寇。朝廷多次下詔,說準許他們回家務農,既往不咎。但他們始終心懷恐懼,不敢歸案,一直嘯聚山林,做著打家劫舍的營生。
徐州土風雄勁,甲士精強,天下聞名。徐州一帶的銀刀軍余毒、土匪流寇更是讓朝廷傷透腦筋。
既然徐州兵戰斗力爆表,與其耗費人力物力苦苦鎮壓,還不如化敵為己用,讓他們去抗擊南詔。
當時制度,赴邊疆戍卒是三年一換。但這次不同,朝廷制書寫得明明白白“待嶺外事寧之后,即與替代歸還”。并沒有給出具體換防期限。
這就為日后埋下了一個大大的定時炸彈。
同年七月,慧眼識珠的夏侯孜又為唐懿宗舉薦了一個可以打退南詔的人才高駢。
高駢出身渤海高氏,他的祖父是唐朝名將、南平郡王高崇文。高駢之前在與黨項羌人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在祖國西陲立有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