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又制作了巨大的火把,裝在鐵籠里,高懸城墻之上,照得四周亮如白晝,成為早期的探照燈,使南詔無法發動偷襲。
經過一番激烈的斗智斗勇,成都守軍終于穩住了戰局,將戰爭拖入僵持戰。
這已經足以振奮軍心,堅定大家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念。同時,也可以為談判增加籌碼。
南詔還沒有猖狂到認為可以吞并大唐的地步;大唐也對南詔國那窮鄉僻壤的土地不存覬覦之心。兩邊誰也沒打算真正地滅掉誰,也不可能滅掉誰。談判,是雙方心照不宣的最終途徑。
而眼下的戰爭,就是為未來的談判爭取主動權和籌碼。
趁著小勝,和平特使支詳,趕緊派人到南詔大營,“曉得我們厲害了不談談撒”
南詔暫停攻擊,“主要是我們皇帝有好生之德,不愿殺傷爾等性命那就談談吧。”
2月6日,南詔派使節迎接支詳。雙方商談罷兵事宜。
但是,大唐左神武將軍顏慶復不愿和解,他的弟弟顏慶師在戰爭之初為國捐軀。顏慶復身背國仇家恨,難以釋懷。
現在,成都已經抵擋住了南詔勢頭,而大批援軍又在后方的漢州集結。消滅南詔只在旦夕之間,談什么
于是,支詳用官僚主義打起了太極,“我接到的朝廷命令是去定邊軍和談,而非在成都府和談。我在這兒沒權限,要不然您受累退回去,咱在定邊軍談談”
南詔大怒,感覺遭到了唐朝戲耍。
2月8日,南詔再次攻城。
2月9日,成都出兵反擊,南詔失利,暫時撤退。
成都防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南詔的威脅還沒有徹底解除。
朝廷貶竇滂為康州廣東省德慶縣司戶;任命主戰派的顏慶復為東川節度使,成都總司令,所有援軍都歸他調遣。
顏慶復率軍與南詔軍遭遇,大戰一場。巴蜀地區的老百姓,手拿鐮刀和木棍,幫助唐軍攻擊南詔侵略者。唐軍再次獲勝,斬殺南詔軍兩千余人。
南詔軍繼續集合數萬大軍,再度包圍成都。
右武衛上將軍宋威,率兩千忠武援軍趕到,竟然擊斃五千多南詔兵。南詔后撤,宋威駐扎在距離成都三十里的地方。
宋威,在“龐勛之亂”后期擔任西北路方面軍司令,立有戰功。他鎮壓龐勛的時候,龐勛已經是窮途末路,所以宋威是四路先三后四方面軍里,少數的僅有勝績而無敗績的統帥。神補刀,撿人頭。
當時,宋威奉命駐守綿竹、漢州,是援軍的第二梯隊。結果宋威以一支偏師,乘勝追擊,竟然比總司令顏慶復率領的主力部隊更早地抵達成都城下,在屢次與南詔的作戰中,宋威的功勞是所有援軍中立的最多的。
其中一次,宋威打得世隆差點兒自殺。“世隆計窮,將赴水死”,緊要關頭,被手下攔住,勸他再掙扎一下,拼個魚死網破,萬一不行,再死不遲。世隆這才暫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于是,世隆派人求和,以為緩兵之計。
支詳的腰板更挺了,“談你個先人板板小串串,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否則讓你慘死在這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