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壓了地面,崔安潛就要著手解決第二個棘手的問題拯救蜀卒的軍魂,讓他們不再怯懦,要成為一支能打大仗、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軍隊。
這就是崔安潛的第三把火整頓兵制。
崔安潛上疏朝廷,派手下大將去忠武軍境內募兵。那是他曾經苦心經營的嫡系部隊。
隨后,崔安潛把招募來的忠武士卒與巴蜀士卒混合整編,從中挑選出三千人,分作三軍,全部頭戴黃帽,稱作“黃頭軍”。這也是一種情懷,或者說光榮傳統吧,因為忠武軍精銳部隊,也叫“黃頭軍”。
以光榮響亮的部隊番號,來激勵士氣。你們不再是畏頭畏尾的怯懦蜀卒,你們是精銳中的精銳、特種兵中的特種兵,你們是光榮無畏的黃頭軍
隨后,又聘請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弓箭部隊對蜀卒進行集訓,讓巴蜀弓箭手可以射中拋到半空中的泥丸,最終選拔出一千名合格的弓箭手,組成“神弓營”。這一千人,都達到了奧運會的參賽標準。
黃頭軍與神弓營,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魔鬼訓練之后,正式入列。從此,巴蜀士卒不再是戰五渣,他們的戰斗力空前爆表。
經過前后兩任節度使高駢和崔安潛的不懈努力,西川戰區漸漸走出了戰爭陰霾,再次繁榮穩定。
話分兩頭。高駢被調往江淮一帶,委以剿匪重任。
逃進江西的黃巢草軍面臨著朝廷大軍的三面圍堵,于是在短暫的休整之后,黃巢草軍創造了一個奇跡開鑿山路七百里,神出鬼沒地出現在了福建。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福建,又是一片處女地。擺脫了追兵的草軍肆意剽掠福建諸州,而他們神兵天降的氣勢,直接把行政官嚇跑,放棄了抵抗,把整個福建拱手相送,任憑草賊肆虐凌辱。
黃巢在福建并沒有過得太舒適,因為頭頂上就是他的克星高駢。
為了遏制草軍,朝廷特意把高駢從西川調到鎮海,坐鎮今天的浙江一帶。黃巢從江西東入福建,正好一頭扎進了高駢的腳下。
高駢根本沒把這群烏合之眾放在眼里。別說是一幫市井宵小、流氓混混組成的草寇了,就是那南詔國精銳之師,不照樣被老子打得滿地找牙嗎還用得著什么三路大軍,只我一路,派一支偏師就可蕩平草寇
高駢手下有兩員得力虎將張璘、梁瓚,二將領命,分頭出擊,屢戰屢勝,草軍中數十名重要將領先后投降,其中就包括畢師鐸、鄭漢章、秦彥、李罕之。
這幾個草軍降將日后還要興風作浪,有一番作為。
畢師鐸,是黃巢的同鄉,都是冤句人,是黃巢草軍的元老級人物,百分之百嫡系爪牙。他的變節,對草軍和黃巢本人,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深深地傷害了黃巢的感情。
感情,是有的。
畢師鐸非常了解黃巢,也就因此成了高駢帳下的重要幕僚,“黃巢問題”資深顧問。靠著出賣黃巢,畢師鐸迎來了命運的轉折,從此平步青云,很快就成了高駢集團內部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在后文還會展開。
連連受挫的草軍不得不避敵鋒芒,遠離高駢的威脅。草軍勢力被壓縮進了嶺南一帶,其主力部隊盤踞在廣州周圍。
讓我們展開地圖,試著體會一下黃巢的內心獨白自山東起兵以來,四五年的時間里,被宋威逼出了山東,又被崔安潛、曾元裕逐出河南、安徽,最近又被高駢攆得燕兒不下蛋,一路往南,如今已經到了廣州,再往南,就他媽是大海了。
要把黃巢趕進大海包餃子的,不止高駢。
朝廷中另有一位高官,主動請纓,掛帥出征,發誓要把黃巢千刀萬剮。這位高官正是當朝宰相王鐸。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宰相王鐸曾經是堅定的主和派,窮其能量促成對草軍的和平招安工作,甚至不惜與往日的恩人鬧掰,與滿朝文武鬧掰。現在,他的態度呈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親自掛帥出征,為國除賊。
讓他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很簡單他弟弟王鐐,死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