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3月2日,僖宗果然舊病復發。
3月5日,病重。
3月6日,駕崩。
大唐帝國在僖宗一朝徹底滑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后繼者哪怕是唐宗宋祖也無濟于事。
然而史學家們卻不忍心過多指責唐僖宗。
唐僖宗即位時還不滿12周歲,年幼無知,別說智力超群了,在某種程度上,連平庸都算不上,智力發育略顯遲緩帝沖呆。自幼生長于皇宮內院,不諳世事,在權閹田令孜的惡意誘導下沉迷于玩樂。也正因他平庸、疑似智障,才會被宦官集團選中當皇帝。
自登基之日起,唐僖宗就是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等他成年之后,漸明事理,田閹一黨也已經羽翼豐滿。覺醒后的僖宗勢單力孤,無力與田閹抗爭,只能黯然神傷,以淚洗面,深覺自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社稷,只能對身邊小宦官流淚哭泣。
僖宗在田令孜的魔爪下痛苦掙扎,被恐懼和絕望所支配,憤怒、無助、孤獨、悔恨、自責精神備受折磨。長期的顛沛流離也拖垮了他的身體。
終于在他27歲這年,因病醫治無效,在首都長安與世長辭,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田閹末日
在僖宗皇帝病重期間,最被看好的繼承人是皇弟吉王李保,因其年齡最大且賢明好學,跟年幼沖呆的僖宗皇帝截然不同。文武百官一致擁護吉王李保,希望他可以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病危的僖宗卻下詔讓壽王李杰承繼大統。
在滿朝文武的錯愕驚詫之中,大宦官楊復恭已經派得力手下劉季述將壽王李杰迎入宮中。眾人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楊復恭廢長立幼,獨攬擁立之功,要蹈田令孜的后塵,體驗一把權傾朝野的感覺,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李杰按慣例改名為李敏,之后又改名為李曄,即日后的唐昭宗,后文將以昭宗呼之。
昭宗皇帝時年22歲,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眉清目秀,器宇軒昂,勤學好問,雖然是被宦官楊復恭當做一枚政治棋子推向了歷史舞臺,但仍被群臣寄予了重振帝國雄風的厚望。
昭宗對帝國的衰落現狀痛心疾首,尤其痛恨宦官集團干涉朝政。宦官,是帝國心臟里的一顆毒瘤,要想恢復祖宗基業,就必須對宦官勢力進行無情的打擊。
昭宗對宦官的刻骨仇恨既包含國仇,也夾帶著私貨。
早在八年前880,黃巢進犯長安,僖宗皇帝在田令孜的裹脅下駕幸蜀地,當時14歲的昭宗壽王李杰也與各位親王一起在逃亡隊伍中。由于出逃匆忙,根本沒有足夠的馬匹以供騎乘,年幼的小親王們只能徒步馬拉松越野,這是養尊處優的小親王們難以承受的苦。
昭宗體力透支,實在走不動了,就躺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休息。田令孜從后面趕到,催促上路。
昭宗慘兮兮地望向田令孜,幾近哀求道“腰酸背痛腿抽筋,求你給我一匹馬”
話音未落,田令孜厲聲呵斥道“我他媽上哪兒給你找馬去”
崇山峻嶺之中,沒有馬,只有馬鞭。伴隨著高聲訓斥,田令孜一甩手中馬鞭,狠狠地抽打在昭宗的身上。
“快走”
昭宗的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他沒敢多說話,默默地把這份屈辱埋藏在心底。那個時候,田令孜如日中天,正在人生巔峰,別說他這種最不值錢的皇弟親王,就連僖宗皇帝本人的生死都捏在田令孜的手心。
這一鞭子,堅定了昭宗鏟除宦官的決心,也為田令孜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種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