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隴州被朱溫控制,就等于掐斷了鳳翔西側的生命線,而南面的大散關也已經被朱溫控制。
東北面的邠州也早已經投降了朱溫,鳳翔已經岌岌可危了。
朱溫親率大軍兵臨城下,換穿正式官服,面對城樓痛哭,訴說自己以兵犯駕的緣由,強調自己只是迎接皇上圣駕回京,而非與岐王李茂貞爭強斗狠。同時環繞鳳翔修筑五座大營,開始了圍城戰。
李茂貞的堂弟鄜州保大節度使李茂勛,率部增援鳳翔,進駐三原。朱溫派康懷貞、孔勍一戰而退之。
李茂貞動員部隊發動夜襲,被打敗,休整之后又動員全軍向朱溫發動反擊,激戰一天,不能取勝,傍晚時分,當李茂貞撤退時,汴軍緊隨其后,差一點就攻下西門。
李茂貞從此不敢再主動出城,老老實實龜縮城內。
秋雨連綿,糧草供應短缺和疾病盛行的老問題再次困擾著朱溫,使得朱溫再一次產生了退軍的念頭。
目睹了無數次圍城戰之后,我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守軍的最佳援軍是惡劣天氣和瘟疫。
在商議退兵的軍事會議上,有兩員將領極力反對,他們是高季昌和劉知俊。他們說鳳翔一戰,關系重大,有礙天下觀瞻現在,全天下都在盯著鳳翔,戰斗結果直接影響著他們政治立場,汴軍只能勝利不能失敗。
劉知俊,是朱溫東征徐州時候的降將,有勇有謀,正因他智勇雙全,才遭時溥的猜忌,從而棄暗投明。
高季昌,就更不是外人了,他是朱溫的干孫子。原本是汴州富商李讓的奴仆,朱溫初鎮汴時,缺兵少將、缺糧缺餉,“開明紳士”李讓傾財資助,幫朱溫渡過了最初的窘境,于是被朱溫收為養子,賜名朱友讓。后來,朱溫在朱友讓的奴仆中發現了一個相貌不凡之人,觀其言談舉止也異于常人,于是就命朱友讓收之為養子,此人正是高季昌。所以高季昌是朱溫干兒子的干兒子,正經干孫子。這孫子可不一般,日后也有一朝人王地主之命。
高季昌一語道破了朱溫的顧慮,無非是李茂貞堅守不出,所以只需略施小計,引蛇出洞即可。
道理是這樣的,可如何才能讓李茂貞這個老狐貍上當呢
高季昌在軍中招募死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騎兵馬景報名應征。
臨行前,馬景交代后事,說知道自己屬于“死間”,不可能活著回來,只求梁王能夠兌現承諾,優待其妻兒老小。
朱溫眼眶濕潤,握住馬景的雙手,感嘆他的忠義之舉,并提出挽留,不愿讓他就此送命。
馬景視死如歸,堅持前往。
當時,朱溫已經命侄子朱友倫從汴州增援,計算其行程,應該在第二天到來。于是馬景就利用這個機會“叛逃”。
當日,朱溫下令,喂飽戰馬,用牛肉美酒犒賞三軍,吃好喝好,準備玩兒命。
次日凌晨,汴軍大營收起旗幟,全軍暗中埋伏,不得隨意走動,整座軍營看起來空無一人。
馬景混雜在接應朱友倫的隊伍中,徐徐進發,等出營后,忽然撥轉馬頭,向著鳳翔城門玩兒命狂奔,向鳳翔“投誠”。
入城后,馬景說有重要情報要親自面見李茂貞才能說。李茂貞接見了他,馬景報告說朱溫主力部隊因糧草斷絕外加瘟疫橫行,已經全部連夜撤走,只留下不到一萬老弱病殘守著軍營,而這一萬人也會在今晚悄悄離開,機不可失,請盡快追擊
李茂貞遂派兵了望偵查,果然發現汴營空無一人,也偵查到汴軍主力撤退的情況其實是迎接朱友倫援軍,于是大喜過望,認為是天賜良機,于是趕緊出動全部兵力,追殺汴軍。
毫無懸念,李茂貞慘遭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五代十國往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