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疑云
崔胤與朱溫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兩人之間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
也許在崔胤心中,他從始至終就沒有瞧得起過朱溫,無論是出身還是學歷,崔胤都完全碾壓朱溫,只不過因為朱溫手中握有足夠強大的兵權,所以不得不委身事之,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通過二人在決裂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崔胤的輕敵大意和稚嫩天真,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短暫。
朱溫確實是屌絲逆襲,但是他的謀略或者說陰謀權術,遠遠甩崔胤好幾條街。
在昭宗被羈押在鳳翔時,朱溫就已經布下了一盤大棋
這盤大棋的最終目的就是篡唐自代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帝國權力的交接,就要先遷都,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綜合考慮,最佳的選擇是東都洛陽。朱溫很早之前就授意“治愈大師”張全義修繕洛陽宮室,如今硬件設施基本就緒
而若要遷都,就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來論證遷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這就是朱溫篡唐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是要證明遷都的必要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論證關西集團的威脅。
實際上,以李茂貞為首的關西集團在“鳳翔之圍”之后,已經變得非常隱忍乖巧了。處處表現出恭順,委曲求全,例如李茂貞在中央的官銜是“尚書令”,而朱溫是“守中書令”“守”的意思是官階低于官職,平級用“兼”,高于用“行”,由此可見李茂貞的官位高于朱溫,嚇得李茂貞連連上表,固辭“尚書令”。
“尚書令”、“中書令”等等頭銜都是虛銜,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沒有實權。就這,李茂貞也不敢排在朱溫前面,足見李茂貞對于朱溫的畏懼和恭順。
在如何撩動關西集團方面,朱溫是做了功課的,這就是之前預埋的兩顆大雷。
首先是關西集團的領軍人物鳳翔李茂貞。
當朱溫大兵壓境,以咄咄逼人的態勢逼迫李茂貞簽訂城下之盟的時候,李茂貞為求自保,只提出了兩個條件與崔胤和解,求他不要搞自己政治聯姻,讓兒子娶昭宗的女兒。
朱溫和昭宗全部答應下來,可是當昭宗回到長安之后,又全都推翻。
崔胤在朱溫的唆使下,在中央展開了政治大清洗,首當其沖的就是“鳳翔幫”。敲山震虎,李茂貞與崔胤的和解宣告作廢
朱溫又借著還昭宗人情的節骨眼,一紙恐嚇信,把平原公主要了回來,一石二鳥,李茂貞“政治聯姻”的請求也就此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