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他最擔憂的當屬青州王師范。
青州王師范投降朱溫的時候,手中仍握有十萬重兵,青州諸將意志堅定、斗志昂揚,尚有一搏之力,只是因王師范的弟弟王師克被汴軍生擒,王師范才因私廢公,堅決投降。也正是由于他的實力雄勁,所以在歸降之后仍然坐鎮青州,朱溫不敢貿然移鎮,距今已有一年的時間。
如今,朱溫決意南征,必先穩山東。朱溫找來最能言善辯的大謀士李振,希望他可以用三寸不爛之舌把王師范粘來。
李振領命,疾馳青州。
王師范不敢怠慢,老老實實地交出了節度使、觀察使的官印及庫房鑰匙等物品,表明自己愿意接受人事調動,絕不貪戀青州節度。
然而面對全家移居汴州的要求,王師范表現出了預料之中的抗拒,在李振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說自己不僅是戴罪之人,更是朱溫的殺侄仇人,離鎮入汴,定遭殺身之禍。祈求李振救命,讓自己留在青州。
李振借古諷今,以三國時期的張繡為喻,說您知道三國時期有位張繡嗎漢末三國,張繡屢屢與曹操為敵,后來,袁紹派人召張繡入河北,謀士賈詡就對張繡說“袁紹外寬內忌,連自家兒子都不相容,豈能真心容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志不小,急于以寬厚仁慈示天下,以招攬天下英雄,所以一定不會為難于你”,如今,你越是得罪朱溫,朱溫就越要善待你,拿你當典型事例啊
張繡對曹操也是先降后叛,致使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死于這場叛亂。朱溫同樣因王師范的叛亂失去了愛侄朱友寧。
王師范恍然大悟,于是打點行囊,第二天,舉族遷往汴州。快到汴州的時候,王師范換穿素服,換騎毛驢,仍以罪人之禮拜見朱溫。
朱溫也表現出了應有的大度,以禮待之。不久之后,表奏其為河陽節度使。
據史籍記載,王師范頗好儒術,酷愛讀書,喜歡結交文人墨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好不好儒,我不敢妄加評論,但他一定不好史。在“張繡降曹”的歷史故事上,李振擁有著最終解釋權,李振沒有說謊,但他刻意隱去了一部分事實,把故事的結尾省略了。
讀過三國的人,應該知道張繡的下場。王師范的最終下場完美致敬了張繡。
朱溫拿王師范作秀,心里卻放不下那段仇恨的往事,不僅恥笑王師范不通歷史,更對他所謂的“儒學”嗤之以鼻,陰謀反叛也是儒家弟子干的事兒后來,朱溫安排韓建赴鎮青州,臨行時,對韓建語重心長地勸勉,希望他能像治理華州一樣治理青州,還一語雙關地說道“那里是孔孟之鄉,閑暇之余,你務必要好好讀圣賢書,用心體會,別讀到狗肚子里去”韓建與朱溫“哈哈”一笑,知道這是指桑罵槐,譏諷王師范。
王師范襲承父位,而他的父親王敬武原為平盧軍偏將,通過兵變奪權,驅逐了節度使安師儒,這也是王敬武死后,部將張蟾不服、叛亂的原因之一。所以朱溫常常譏諷這位來自孔孟之鄉的儒士王師范。
除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外,中央朝廷的勢力也需要整合清理。這項任務就不勞朱溫費心了,因為有人樂于充當急先鋒。
一場政治大清洗運動又拉開了血腥的帷幕。
五代十國往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