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岐門”
朱溫東征徐州時,劉知俊率兩千人歸降,并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勇冠諸將,號稱“劉開道”,在平定青州的戰斗中,累功受封同州匡國軍節度使,從此為朱溫鎮守著西部邊陲。隨后的這些年里,關西無戰事,劉知俊也幾乎被歷史遺忘。
如今,李茂貞蠢蠢欲動,關西不寧,劉知俊的才華有了用武之處,開啟了高光時刻。屢屢以少勝多,打得關西集團節節敗退,各州各城紛紛投降。劉知俊以一己之力,為后梁開疆拓土,把西部疆域推進到關西腹地邠州。
在此過程中,劉知俊以一支偏師,吞掉了關西集團的兩個軍鎮延州保塞軍、鄜州保大軍。這也是西部戰場最大的勝利果實。
按照慣例,劉知俊起碼應該受封其中一個軍鎮的節度使。而朱溫卻任命延州降將高萬興當延州保塞軍節度使,任命牛存節當鄜州保大軍節度使。
賞罰不明,這令劉知俊非常郁悶。
此時,朱溫又發來命令,讓劉知俊進攻邠州。劉知俊便以后勤補給不足為由,拒絕執行,率部班師,返回本鎮。
撂挑子了。
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心理失衡是正常的,鬧點兒小脾氣也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并不足以激發叛變。
如同李存孝拿下昭義地區,卻被李克用授予康君立一樣,李存孝氣得一連好幾天不吃飯,但他并沒有因此謀反,促成其謀反的,總要有另一個關鍵因素的催化,那就是讒言。劉知俊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這個讒言并不是針對劉知俊的,而是針對王重師的。
王重師是朱溫集團中的元老勛舊討秦宗權時歸附,武藝超群,尤擅劍槊朱溫東征時立有大功,當時朱溫圍攻濮州,好不容易破壞了一段城墻,守軍卻在缺口處堆放柴薪,點燃后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火墻,阻擋汴軍,王重師正臥病在床,聽說之后,立刻一躍而起,命令士兵用棉被沾水,投入火中,然后身先士卒,穿越火墻,與敵拼殺,終于為汴軍撕開一道缺口,最終拿下了濮州,而王重師也因此身負重傷,生命垂危。
濮州戰后,朱溫親自到病榻前探望傷勢,手扶病軀,忍不住淚流滿面,痛心疾首道“我寧愿不要濮州,也不愿損失王師重啊”長坂坡劉備摔子的既視感。
朱溫給王重師找來名醫,全力救治。經過一個多月的搶救,王重師才脫離生命危險。
隨后,又隨軍出征,屢立戰功,如今坐鎮大安府。
大安府,即長安,是大唐帝國的首都,曾經繁榮富庶,但自黃巢之亂以來,屢遭戰火蹂躪,在后梁建立之前,就有野生狐貍在街巷出沒的記載了。前文粗略地羅列過長安城遭受的幾次大破壞,在此不再贅述。
王重師赴鎮大安府還不到三年,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物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匱乏的。在“潞州之戰”時,朱溫征調糧草輜重,王重師未能及時如數地供應,公正地說,王重師確實有他的苦衷。
然而朱溫卻對此相當惱怒,認為是王重師居功自傲,無視自己的威嚴。這是所有團隊領袖對“從龍功臣”、“元老勛舊”的偏見。
此時,又有一件事刺痛了朱溫,撩撥了他那根對“元老功臣”的敏感神經王重師擅自發兵。
也許是為了配合劉知俊的作戰,也許是想趁關西集團潰敗時撿便宜,也許是遭受了關西集團的襲擊而進行反擊自衛這個原因已經成為永遠不可能解開的歷史懸案,我們也無法考證,總之,王重師未經組織批準,擅自出兵深入鳳翔、邠州等關西腹地,執行軍事行動,并大敗而回。
無論王重師出于何種考量、何種動機,他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擅自興兵。雖然他身為藩鎮佑國軍節度使、貴為宰相同平章事,但他仍然是朱溫的馬仔,他的一切行動必須遵循“早請示、勤匯報”的原則,要讓老板朱溫掌握自己的一舉一動,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
擅自興兵,想在關西戰場上撿魚,難道是想學淮南的田頵嗎
朱溫對此相當不滿,于是命王重師來中央述職,同時調派親信劉捍當佑國軍留后,暫時接管王重師的工作。
這是朱溫的一大失誤,自認為是很聰明的政治手段,卻弄巧成拙。王重師與劉捍,是朱珍與李唐賓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