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在這段患病北伐期間,受失利和病痛的影響,喜怒無常,常遷怒殺人泄憤。
例如因遲到而殺張全義之侄因招待不周、怠于政事而殺大將李思安。
極為諷刺的是,就在萬歲潭觀魚的當月,朱溫在郊外閱兵,鄧季筠、何令稠、陳令勛三人因“部下馬瘦”,被腰斬示眾。
鄧季筠,朱溫嫡系中的嫡系,在黃巢草軍時就是朱溫的部下。張浚圍剿河東時,被河東俘虜,受到李克用的優待、重用。后來在李存孝叛變時,晉汴兩軍對壘,鄧季筠瞅準機會,快馬加鞭逃入汴軍陣營,重新回到朱溫的懷抱,因此更得朱溫信任。
忠心可嘉,兢兢業業,追隨朱溫三十余年,今天,僅僅因為“部下馬瘦”,就遭腰斬。
因瑣事腰斬元老舊臣,卻因放生一條大魚而使“從臣以帝有仁惻之心,皆相顧欣然”。
乾化二年9124月,朱溫回到洛陽,忽然來了興致,要在九曲池上泛舟游玩。
九曲池,里面冤魂不散,當年震驚中外的“九曲池慘案”發生地,包括德王李裕在內的多名親王命喪其中。
世間鬼神未必有,但善惡因果是有的。
朱溫泛舟九曲池上,他的船只突然毫無征兆地發生傾覆,朱溫落水。被救上來之后,朱溫像是受到了嚴重的驚嚇,許久不能平復。帝泛九曲池,御舟傾,帝墮溺于池中驚悸久之
他做賊心虛,心里有鬼。也許,病重的他出現了幻覺,在那個特殊的場合、詭異的事故中,他恍惚看到了被他害死的諸位親王、哀帝、昭宗的亡魂,他們似乎在向他慢慢靠近,口中不斷念叨著“還我命來”。
落水事件發生在4月。5月,朱溫“疾甚”,次月“疾增甚”。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朱溫遇弒
朱溫心目中有三位合格的接班人,長子朱友裕、侄子朱友寧、朱友倫。只可惜這三人全都先于朱溫而死。
剩下的子侄,就是朱溫口中的“豬狗耳”,沒一個成器的。
在這些“豬狗”中,有博王朱友文養子、郢王朱友珪、均王朱友貞、康王朱友孜等等。
其中,康王朱友孜長得最特殊,史籍記載“目重瞳子”,跟項羽有的一拼,因此總是自認為能當天子。他除了長得比較特殊外,再無其他可圈可點之處。他之所以青史留名,只是因他后來密謀刺王殺駕,事情敗露而被殺。
均王朱友貞,是張惠夫人所生,是朱溫的嫡長子。不過,朱溫似乎不太喜歡這位嫡長子,很多史料都可以側面依據,我們會在后文一一展開。
郢王朱友珪,是個私生子。前文我提醒過,當時,朱溫掠地亳州,召營妓侍寢,一月余,當朱溫要離開時,該營妓告之自己身懷有孕,但朱溫出了名的怕老婆張惠,又因其身份卑賤,所以不敢將她帶回,就將她暫時安置在亳州,后來,她托人報喜,言說產下一名男嬰。朱溫非常高興,當即給這孩子取了個乳名遙喜。
一直等到前幾年張惠夫人病逝,朱溫才敢把這個遙喜接到身邊。這個遙喜,就是朱友珪。
毋庸置疑,朱友珪如今雖貴為“皇子”,卻根本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幼缺乏父愛,母親還是一位特殊行業的從業人員。朱溫當然也是相當不看好他的。
挑來挑去,朱溫覺得只有養子朱友文可以做合格的接班人。
朱友文,原名康勤,追隨朱溫多年,一直很受信任,屢屢被委以重任,現在,更是被任命為東都留守,這個職位基本就是太子專屬。
就連朱文友自己似乎也有這種強烈的預感,在東都留守任上,嗜酒放縱,不理政務,徹底放飛了自我,并且擅自興兵討伐境內“叛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