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完成了第二支箭矢的任務。先父臨終遺命任務23。
李存勖進入汴州前,“外戚幫”核心人物趙巖逃到了許州,投奔許州匡國軍節度使溫韜。只因為盜墓賊溫韜對“外戚幫”特別是趙巖,重金賄賂,所以才在后梁吃香喝辣,而趙巖認為他與溫韜之間的革命情誼牢不可破,故而前往投奔。
溫韜果然出城相迎,無比熱情地將趙巖接到城里,然后關門,砍頭。溫韜掠奪了趙巖的全部財產,然后以趙巖的人頭作為投名狀,納給后唐中央政府。
至于后梁帝國最后的精銳之師沿河前線的段凝,在得知京師危急之后,立刻派杜晏球先行返回京師。至于其動機,有人說他本想與后唐一戰,也有人說他是準備與后唐接洽,商談投降事宜。我個人認為是后者,他根本就沒打算跟后唐比劃比劃,后梁帝國最后的精銳之師成了他賣國求榮的談判籌碼。
杜晏球行至半路途中,遇到李從珂率領的后唐軍隊,立刻繳械投降;次日,段凝率主力也繳械投降。五萬精銳,不戰而降。
段凝不同于李振等人,畢竟他手中是有五萬精銳部隊的,所以李存勖非常謹慎小心,生怕刺激到他們。段凝率領高級將領們負荊請罪,以示自己真心歸附,李存勖好言安撫并拿出巨額賞賜,精神物質兩手抓,一定要安撫這五萬精兵的情緒。
李存勖給段凝賜名李紹欽,給杜晏球賜名李紹虔。殊加禮遇恩寵。
得到賞賜和撫慰之后,段凝卸下了心里的包袱,無比輕松,臉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竟然絲毫沒有羞愧之色。后梁的其他降臣恨不得前咬爛他的臉。
段凝不愧是“外戚幫”栽培出來的人才,把無恥卑鄙發揮到了極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了討好后唐政府,段凝與杜晏球聯合疏,實名舉報自己曾經竭力舔菊過的“外戚幫”核心成員,如趙巖、張漢倫、張漢杰、朱圭等,指控他們禍國殃民,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李存勖隨即下詔,宣布幾位罪不容赦的極壞分子敬翔、李振、趙巖等“外戚幫”核心成員、耶律剌葛,舉族誅殺;其余文武百官,不再追究。
耶律剌葛,亦作“耶律撒剌阿拔”,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親弟弟。前文講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做了9年可汗,不僅其余七部首領心中不服,就連嫡系的迭剌部耶律氏中,也有反對的聲音,耶律阿保機的親弟弟們就先后三次發動叛亂,史稱“諸弟之亂”,在這其中,耶律剌葛就是三次叛亂的骨干成員。
第三次叛亂失敗后,耶律剌葛被耶律阿保機囚禁。貞明三年917,耶律剌葛帶著兒子伺機叛逃,投奔到河東李存勖帳下,尋求政治庇護,李存勖將他收做養子,給予刺史之職;貞明四年91812月,胡柳陂之役,耶律剌葛又攜帶妻子叛逃后梁。
實際論輩分,耶律剌葛應該是李存勖的叔叔,因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結拜為兄弟,后來的石敬瑭也是以此為依據,認耶律德光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做干爹。李存勖把叔叔收做養子。
李存勖以耶律剌葛反復無常、背叛兄長、叛國投敵、辜負皇恩等罪名滿門抄斬。
遭到貶官處理的是鄭玨、劉岳、王權等人。理由是他們世代受大唐王朝恩德,卻在后梁擔任高級職務,數典忘祖鄭玨,不多介紹;劉岳,劉崇龜之侄;王權,王龜之孫王龜,王式之兄。
后梁禁軍將領陸思鐸,精于騎射,常在箭簇銘刻自己的姓名。在夾河對峙中,陸思鐸曾對李存勖射擊,射中馬鞍,李存勖將箭矢拔下來,珍藏至今。現在,陸思鐸跟著大家一起投降,跪拜請求寬恕,李存勖面帶微笑,忽然從身后拿出這支箭矢,讓陸思鐸辨認,“這支箭,差點兒要了我的命。來來來,你看看,認識它嗎”
陸思鐸看了一眼,嚇得魂飛天外,立刻伏地求饒。
李存勖好言撫慰,表示非常欣賞他,并對他提出要特別赦免。之后,仍然任命陸思鐸掌握禁軍兵權。
原后梁帝國的地方藩鎮們,通過疏或者親自進京的方式向李存勖表示歸降。其中,宋州宣武軍節度使、“外戚幫”骨干、朱溫的外甥袁象先,是第一個進京朝見的地方藩鎮;陜州鎮國軍留后霍彥威霍存養子是第二個。名標青史,遺臭萬年。
李存勖舉辦宴會,大宴后梁降臣降將。酒酣,李存勖忽然用手指向周圍一比劃,沖李嗣源說道“這些人,都是之前跟我為仇作對的勁敵,今天能坐在一起喝酒,全是你這個急先鋒的功勞啊”
話音未落,戴思遠、霍彥威等人齊刷刷離席,跪地磕頭謝罪。這句話太嚇人了,陛下您啥意思
李存勖尷尬苦笑,忙命他們平身入席,“你們別誤會,我們哥倆兒鬧著玩兒呢,與你們無關。”接著命人賜他們御衣、酒器等,安撫他們脆弱的小心臟。宴飲如故,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