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尾聲
后梁即將滅亡前,許州進獻奇珍異獸,一只綠毛龜。朱友貞很喜歡它,命人在宮中為之專門修建一座屋子,以供飼養,并將這間屋子命名為“龜堂”。人們私下議論紛紛,認為“龜堂”的諧音是“歸唐”,很不吉利。
朱友貞又曾在市場上購買珍珠,買夠了數之后,隨口對左右說道“珠數足矣。”左右竊以為“珠數足矣”的諧音是“朱數足矣”,朱氏的氣數到頭了,非常不吉利。
朱友貞即位后改名為“朱瑱”,等后梁滅亡時,有好事者穿鑿附會,說“瑱”字可解為“一十一王,十月一八真”。一十一,即他在位第十一年遭禍,一八為九,十月一八即十月九日,這一天國破身亡。
即便在正史中,此類說法亦不勝枚舉,統治者總會利用人們天人感應的迷信心理,為日后的合法統治尋找輿論基礎,告誡人們前朝滅亡、除舊迎新是天意。
江山易主后,李存勖打算挖掘朱溫的墳墓,開棺焚尸泄憤。
“治愈大師”張全義上疏勸阻,說朱溫雖然是帝國的仇人,但人已經死了,逝者為大,且他的家族已經遭屠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請不要再剖棺焚尸了,以向天下表明陛下的寬大仁慈、圣明恩德。
李存勖認為言之有理,于是只命令將朱溫陵墓的地面鏟平,砍光附近的樹木,破壞掉朱家的風水。
在正史上,有一段令人發指的記載,乾化元年9117月,朱溫到洛陽的張全義家避暑,在此期間,朱溫把張全義全家女性成員臨幸了一個遍。張全義之子張繼祚難以忍受這種奇恥大辱,打算殺死朱溫,被張全義阻攔,說當初在河陽被李罕之包圍的時候,若不是朱溫傾力來救,咱們一家早就死了,朱溫對咱家有重生再造之恩,永遠不要忘記這份恩情。張繼祚于是作罷。
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鑒等言之鑿鑿,說的有鼻子有眼。不少史書也紛紛采納了這種說法,并作為朱溫荒淫無道的證據。
除此之外,還說朱溫霸占兒媳婦,而他的兒子、養子們為了爭寵,竟然爭相把老婆送給朱溫侍寢總之,把后梁皇宮描繪得下流三俗,烏煙瘴氣,簡直不堪入目
妖魔化朱溫及其后梁政權,是后唐政權的政治需要。
于公來說,李存勖以李唐王朝的繼承者自居,自然要與篡唐的朱賊勢不兩立于私來說,李家與朱家兩代世仇,不共戴天。
朱溫真的那么淫蕩齷齪嗎未見得。
朱溫的嬪妃屈指可數,只有5位,在中國古代皇帝圈里,已經算是反三俗的人了。而且他與張惠朱友貞生母的感情非常深厚,張惠在朱溫稱帝前就不幸離世了,朱溫稱帝后,追封她為“賢妃”,在位五年,不再立皇后,所以朱溫活著的時候是沒有皇后的。朱友貞即位后,追封母親張惠為“元貞皇太后”。
再者,911年的朱溫已經病入膏肓了。當時,“柏鄉之役”剛剛結束,前文已經說過,朱溫早已經“不豫”、“大慚”、“疾甚”了,在連續經歷了潞州之戰、柏鄉之戰的慘敗后,憤怒低落的情緒使朱溫的病情急劇惡化,以至于連四人抬的小轎都不能坐,必須在中途停留、養病。前文也說過史書中出現“不豫”等字眼意味著什么。
說實在話,在這種身體狀況下,朱溫即便有那心,也沒那力了。還把人家全家女人都那個了簡直匪夷所思。
別忘了,912年的7月,朱溫就死了。雖然是被弒殺的,但他那時瀕臨駕崩,要請朱友文回來即位,所以朱友珪才等不及要提前奪權的。
如果朱溫真的做了那種事情,如今后唐滅梁,李存勖急于報復朱家,不正是張全義報仇雪恨的最佳時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