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棄世
王建病了好長時間了,為了討個好彩頭,連續三年改元大赦。
立國之初,沿用唐昭宗“天復”年號,之后建元“武成”,用了3年改元“永平”,用了5年自公元916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都改元,年年都是“元年”,通正元年916、天漢元年917、光天元年918。
改元大赦,只能慰藉王建的心靈,卻不能醫治他的身體。隨著病情一天一天的加重,王建自知大限將至,于是召集心腹,進行托孤。肩負托孤重任的是宦官宋光嗣和養子王宗弼、王宗綰、王宗瑤等。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王建先是簡單回顧了自己的一生,說多虧了你們的盡心輔佐,我才能平定秦蜀之地,以至建國稱帝,我一直兢兢業業,只恐會對不起江山社稷、天地神靈、天下蒼生,我真希望天下能夠太平無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我操勞了一輩子,歲數大了,病情也很重了,萬一真斷了氣,也不用搶救了,放棄治療吧
隨后,王建對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安排王宗衍雖然有賢德,但畢竟年幼年僅18歲,我本不愿廢長立幼,是你們非讓我這么做的,我這才勉為其難,遵從你們的意志,所以請你們務必不忘初心,一定要盡心輔佐他,不要敗壞了我的家業
王建口中的“賢德”只是一句應景的客套話,王宗衍到底是啥德行,他是知道的,于是緩了兩口氣之后,王建又補充說道,“如果王宗衍實在不能勝任的話,就請你們在我的其他子孫中挑選一個合格的人來繼統,把王宗衍安置在別宮,給予優厚的待遇頤養天年,千萬不要殺了他呀”
在最后,王建還提到了限制“后族”勢力的措施,即不允許徐賢妃的兄弟們掌握實權尤其是兵權,只給他們優厚的待遇就行。
透過王建的托孤遺囑,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比如突然提到的徐賢妃兄弟。他們之前從不見諸于史料,相信只是史料的缺失,否則王建不會在臨死時還念念不忘、千叮嚀萬囑咐。當時,很有可能是“后族”勢力抬頭,并且有干政的跡象,這才符合邏輯。王建死后,徐賢妃的兄弟徐延瓊、徐延珪也確實很快就掌握了兵權,這是后話。
托孤之后,王建并沒有當場咽氣,而是繼續跟病魔做了一段時間的斗爭,期間,王建病痛難忍,必須坐于錦囊中。這日,王建與病痛掙扎的間隙,對左右人說道“我看見無數的百姓冤魂圍繞著我,前前后后無計其數,他們全都罵我,說他們全是因我的重賦厚斂而死,他們要去陰曹地府,到閻王爺那里告我的狀哎,我是真不知道民間疾苦啊現在該怎么辦呢”
說完這番話之后沒多久,王建就帶著對蜀地百姓的愧疚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享年72歲,在位12年。
王建出身寒微,“世為餅師”。
據說早年葬父時,棺槨入坑后自動跳出,旁邊有位高人,說這里是出天子的風水寶地,當然不會容你一介小老百姓下葬了。王建這小暴脾氣,把棺材重新入坑,然后棺材又跳,王建又葬如此反復多次,他先人的棺材板終于給壓住了。
這當然是反科學的。封建時期的帝王總要發明一些靈異傳說,強調自己受命于天。葬父天子地,只是其中一個。
類似的還有,說王建在忠武軍時,奉命討伐草賊尚君長,某次戰斗中,王建奮力苦戰,以至于戰馬都累死了,然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王建剖開了戰馬的肚子,發現里面有一條小蛇。這個我信,畢竟魚肚子里還能發現寫著“陳勝王”的帛書。
再如,王建年輕人時與狐朋狗友晉暉當強盜,遭官府通緝追捕,慌亂之中躲入一處古墓,恰逢當地舉辦無遮齋會,忽聽古墓外面有人沖里面喊“無遮大會,一起去嗎”古墓里亦有聲音回答道“蜀王在此,我要陪蜀王,先不去啦。”王建晉暉壯著膽子四下觀瞧,古墓里里外外只有他們兩人,不知道聲音是從哪里來的。
二人面面相覷,“咱撞鬼了”不過兩個亡命徒并不害怕,還互相問“蜀王在此咱倆誰是蜀王”
晉暉說道“八哥,您膽略過人,異于常人,依我看,你是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