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之行
公元923年10月,天文愛好者迎來了一次盛典天空出現了日食和流星。然而政客們對此有喜有憂。
當時,李存勖正積蓄力量,準備針對后梁的滅國之戰對前蜀來說,則對流星更加恐懼,因為這次是“彗星見于輿鬼”。輿鬼,即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主秦、隴之地,蜀地人認為這次彗星非常不吉利,司天監奏報說國家將有大災。
后唐的司天監也向李存勖奏報了天象異變,請求李存勖取消軍事行動,被李存勖怒懟,置之不理,其實也有道理,因為當時的合法天子是朱友貞,日食不吉利,也是對朱友貞不吉利。
王宗衍聽從了前蜀司天監的勸告,下詔在玉局化地名,在今成都市。傳說是道教大師張道陵成仙飛升之處修建道場,請高人做法事來化解。
右補缺張云上疏,說百姓的怨氣上升到天庭,才形成了彗星,這是國家滅亡的前兆,不是通過一場法事就能化解的非祈禳可弭。
張云的本意是災禍源于君昏臣暗,民不聊生,自然國家生變,因此不要搞封建迷信,而要王宗衍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改邪歸正,國家才會步入正軌。不是說風涼話。
王宗衍大怒,下令將張云流放到黎州。還是那個配方,長流黎州,還是相同的結果行至半路途中臨邛病逝。同樣的,是病逝還是幫助病逝,存疑。
張云忠正耿直,同樣看不慣朝廷里的烏煙瘴氣,常自比于朱云。朱云是西漢名臣,多次抨擊朝廷大臣,不畏權貴,因指責丞相張禹為佞臣,險些被漢成帝斬殺,留下了“折檻”歷史典故。折檻之后,朱云憤而辭官,從此不再出仕。張云把朱云當成偶像,發揚不畏權貴、敢于死諫的精神。
前蜀的權貴們對他既畏懼又痛恨。
宦官景潤澄就曾經陰陽怪氣地戲謔道“當初朱云向皇上索要斬馬劍,以腰斬張禹。現在,皇上沒有尚方寶劍,只有殺雞小刀,您要用嗎”
張云冷冷一笑,“雞刀雖小,亦可斬群狗也”
張云的視死如歸和與強權斗爭到底的決心,使宦官景潤澄深感脊背發涼。
這一次,抓住王宗衍震怒的機會,宦官景潤澄借題發揮,添油加醋,遂給張云定了“謗國罪”,流放黎州。
同光二年9243月1日,王宗衍在怡神亭宴群臣,喝到高興處,王宗衍與群臣、宮女等全都脫了帽子,喧嘩嬉戲,儀態盡失。負責起草詔書的李龜禎切諫,說君臣全都沉迷在酒色之中無法自拔,絲毫不考慮帝國的未來,我真怕北方的強敵后唐得知我們的虛實后,會打我們的主意。
“一宵西送越兵來”不聽,李龜禎的勸諫還是不聽。王宗衍似乎覺得后唐離自己太遠,而天堂離自己很近。
事實上,一個月之后,4月份,后唐使者李嚴出訪前蜀,歸國后,李嚴果然力促伐蜀,而后唐也真的只用了很短的時間70天就滅了前蜀。
同光三年9256月,后唐李存勖下詔全國總動員,為伐蜀做準備9月,后唐大軍正式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