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因為這幾人接下來都將另有作為,對時局有較大的影響
11河朔
李嗣源原本是奉命討伐魏州趙在禮、皇甫暉叛亂,結果被魏州叛軍裹挾,繼而回師奪取政權,所以魏州趙在禮、皇甫暉等對李嗣源有著非常微妙的關系。
李嗣源稱帝后,即任命趙在禮為滑州義成軍節度使,雖授予其節度使之職,卻調他去滑州而非留在魏州老巢。
趙在禮拒絕赴鎮,理由是“軍情不順”,叛軍們不愿離開革命根據地。
于是朝廷就套路魏州叛軍,手段是以高官厚祿將其分散、瓦解任命皇甫暉為陳州刺史,任命趙進與皇甫暉是叛亂元兇為貝州刺史,調趙在禮為滄州恒浩軍節度使。另派皇子李從榮坐鎮魏州,由大將范延光護送到任。
趙在禮隨后多次移鎮,歷鎮泰寧軍、匡國軍、天平軍、忠武軍、歸寧軍、武寧軍、歸德軍、晉昌軍,一直活到后晉滅亡。
皇甫暉兇毒殘暴,原為普通士卒,因酒后賭博輸錢,從而發動叛亂,繼而促成了李嗣源奪權。自貝州叛亂時,他的殘暴性格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據記載,他帶兵闖入百姓家劫掠,忽然心血來潮,問那百姓,“你姓啥”
百姓答“姓國。”
皇甫暉“哈哈”一笑,說“吾當破國”于是將那百姓一家殺死。
又到另一家,問“你姓啥”
百姓答“姓萬。”
皇甫暉心滿意足,“吾殺萬家足矣。”又將其一家殺死。
到了后晉時期,皇甫暉到趙在禮家中做客,趁機狠狠敲詐勒索,皇甫暉對趙在禮說“咱倆自貝州一起搞事情,到魏州終于成大事。我一直是小小的刺史,你卻一直當節度使,你可別忘了,當初是我擁護你扛把子的,你難道就不知感恩報答我嗎給我錢,要不然我現在就弄死你”嚇得趙在禮趕緊拿出巨額錢財送給他。
后晉滅亡時,皇甫暉逃到了淮南,投奔了南唐。后周滅南唐的時候,他力戰后周世宗柴榮,重傷被俘,周世宗好言相撫,賜之良藥、金帶、鞍馬。最終,皇甫暉因傷情過重而去世。
這就是兩個小人物的結局。他們是小人物,卻改寫了中國歷史。貝州小兵賭博輸錢,蝴蝶效應就是明宗盛世。所以說珍愛生命,遠離賭博。
李嗣源對趙在禮、皇甫暉仁至義盡,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各以節度使、刺史養老。這是李嗣源控制河朔地區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正反饋,卻也有效波瀾,后文提及。
五代十國往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