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暉說道“八哥,您膽略過人,異于常人,依我看,你是蜀王。”
王建表面上客氣謙讓,“哪里哪里,別信鬼話。”心里卻非常得意。
不一會兒,外面又響起一個聲音,“我從大會上回來了,給你捎回來一份飯菜,既然蜀王在此,我特意多拿回來兩份,獻給蜀王,聊表寸心。”
王建晉暉再往外一瞧,古墓外果然多出兩份熱飯菜。二人不客氣,端起碗來就吃,據說王建的那一份更加美味可口。
這個故事應該是晉暉同志主編。日后,王建與晉暉一起改邪歸正、棄盜從軍,同屬許州忠武軍,一同被楊復光相中,編入“忠武八都”,后又被田令孜相中,改編為“隨駕五都”。王建稱帝后,晉暉以從龍元老獲得優待,賜號“開國護圣佐命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武泰節度使、開國公,之后又封中書令,王宗衍繼統后晉爵弘農郡王,死后追贈太師,賜謚號“獻武”。
王建雖然出身行伍,卻十分敬重讀書人,“雅好儒臣,禮遇有加”,曾對身邊人說自己在神策軍中供職的時候,親眼見到大唐天子召見儒士,與之促膝長談、親密無間,“非將相所及”,我現在再怎么禮賢下士,也比不上大唐天子的十分之一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說他治下的前蜀,“有唐之遺風”。可以說是很高的評價了。
十國春秋同樣給予了王建非常高的評價。認為他是雄才大略、不世出的一代驍雄。把他的一生功績總結為“智驅田、陳,力并楊、顧。北問罪于岐隴,南御侮于長和”。
田、陳指的是田令孜、陳敬瑄;楊、顧指的是彭州楊晟、東川顧彥暉。“北問罪于岐隴”不用解釋,我們重點是要說“南御侮于長和”。
長和,指的就是大唐人民的老朋友南詔。
南詔吹響了大唐滅亡的號角,通過安南戰爭、成都戰役把大唐帝國拖進覆滅的深淵。南詔問題也是唐末最棘手、最頭疼的外交問題。
南詔國主世隆死后,兒子隆舜即位。乾寧四年897,南詔權臣、宰相鄭買嗣“史上最嚴家教”鄭回七世孫弒殺隆舜,擁立隆舜之子舜化貞繼統。
天復二年902,鄭買嗣再行弒逆,弒殺舜化貞,并將南詔宗室八百余人統統誅殺殆盡,南詔宣告滅亡。鄭買嗣隨即自立稱帝,改國號為“大長和國”。
南詔與大唐實在是難兄難弟,相愛相殺百余年,最后的結局竟然出奇的相同。都是權臣連續弒殺兩代皇帝,屠殺皇族滿門,然后自立建國。時間也很接近,南詔是在902年,大唐是在907年。
南詔之前也曾多次更改國名,我們始終以“南詔”呼之,包括這一次。
鄭買嗣弒殺隆舜897后,就取得了南詔的實際控制權,幼主舜化貞只是他的傀儡。鄭買嗣急于穩定外部環境,于是派特使出訪大唐,請求恢復往日舊好。
這一次外交任務被王建截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