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赤裸裸的威脅恐嚇。王延鈞嚇得面如土灰、汗如雨下,恭敬而謙遜地送走了王延稟。
與一切最高權力非正常交接一樣,王延稟、王延鈞聯合推翻王延翰,同樣是迷霧團團
王延翰自立稱王不足三月就被推翻,算上他襲位威武軍節度使以來,滿打滿算也不足一年。這一年里他究竟做了什么十惡不赦的事呢
找來找去,也無非就是好色而已。至于大興土木,新主登基,有幾個不修宮殿的就算十幾里的“水晶宮”確實過于奢侈,那么他不也就奢侈了這一次嗎
好色,板上釘釘,但比起李存勖、王宗衍,他還是小巫見大巫。
除此之外,就再也找不出他被推翻的理由了。就連推翻他的王延稟,也只能給他扣上一頂“弒父奪權”的帽子。
王審知是他殺的嗎肯定不是。5月,王審知病重,就命長子王延翰代管軍政權知軍府事,這個位置一般來說就是下一任接班人。12月,王審知病逝,王延翰順利襲位。
王延翰會這么心急嗎在已經明確了接班人的身份后,在等了七個月之后,在父親已經奄奄一息的時候,就失去耐心了顯然不符合常理。
王延翰的史籍記載非常簡短,例如舊五代史中,只有非常簡短的一句話
“審知卒,子延翰嗣,為弟延鈞所殺。”全劇終。
在新五代史中,修爺罕見地比舊五代史多費了些許筆墨,做了個較為全面的介紹,但也只有區區不足二百字,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控訴他那“陋而淫”的妻子崔氏。
即便是在十國春秋中,王延翰也只分配到不到五百字。
而在五國故事中,王延翰妻子崔氏的篇幅將他完全碾壓。
稍作整理歸納,便會發現其中的吊軌之處在所有史籍中,對王延翰的記載都是寥寥數言的簡單概括,并且他的妻子崔氏還被分配了一半的戲份。然而在這惜字如金的簡短史料中,也會有發人深省的字眼
“延翰為人長大,美皙如玉”新五代史
“延翰為人長大,美皙如玉而好讀書,通經史”十國春秋
聯想一下,“面如冠玉”通常是何種人物的臉譜化描寫。
再者,王延翰襲位之初,就平定了規模達兩萬人的陳本變民集團。王延翰真的無能嗎
指責王延翰不能兄弟相容,把弟弟王延鈞外放到泉州。把弟弟外放到地方,算心狠手辣嗎比起軟禁在“十六宅”或者直接殺掉,王延翰的做法真的是很仁慈了,讓弟弟去地方做刺史,讓他握有兵權,而不委派監軍、不指派親兵衛隊予以監視、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