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李存勖降制,將李存審由幽州調回汴州。
然而李存審終究還是沒有等到那一天,在詔書送達幽州之前,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至死都沒有完成見李存勖一面的心愿,含恨離世,享年63歲。
李存審去世前,口述了一封遺疏,陳述不得入覲之遺憾,言辭懇切而凄涼,令人讀之淚奔。
李存勖讀完遺疏,大受感動,“震悼久之”,下令追贈尚書令,廢朝三日。
另外,新五代史等史書以“符存審”載之,復其本姓,身為李克用最得意的養子,卻未被列入“義兒傳”,因為他的子孫在后來異常發達,極為顯貴,在當時,更名改姓是一種恥辱除非是皇帝賜國姓,所以養子們在飛黃騰達之后多會選擇恢復本姓,如高季昌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丈夫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所以呂布聽到“三姓家奴”才會暴跳如雷。
那么李存審的子孫發達到什么地步呢
據記載,李存審生有九個兒子,九個兒子官職最低的也是節度使,其中老四叫李彥卿符彥卿,日后最為顯赫,因為他有三個女兒,其中兩位都嫁給了后周世宗柴榮,即宣懿皇后和宣慈皇后周太后,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即懿德皇后。
一門三皇后,所以李存審的兒子、孫子輩兒在北宋享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2,李嗣源
對于李存審,郭崇韜還算是客氣的,只是物理隔離,不讓他與李存勖見面。而對于李嗣源,郭崇韜的手段就更加毒辣了。
首先是制造輿論,散播謠言。
郭崇韜曾對左右人說,李嗣源胸懷大志,有膽有識,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而諸皇子皆不成器,李嗣源將來一定可以威脅江山社稷。
乍聽起來似乎是很有道理。然而,這句話如果不是后人站在上帝視角強加給郭崇韜的,那就是郭崇韜對李嗣源的惡意詆毀了。
因為李嗣源比李存勖大20多歲,論輩分是李存勖的哥哥,但看實際年齡,二人幾乎相差一代人,李嗣源完全是叔叔輩兒的人。
郭崇韜說這句話的時候,李存勖剛剛三十多歲,年輕力壯正當年,李嗣源已經奔六,年近花甲。郭崇韜的意思是,這個三十多的壯漢死了之后,六十來歲的這位會造反完全不符合常理。
李存勖年輕力壯,酷愛運動,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您咋知道他會死于非命、飛來橫禍如果他健健康康活到五六十歲再駕崩,那么李嗣源已經七八十歲了
我個人認為,郭崇韜應該真沒說過那句話,只是后人為了證明李嗣源是真命天子,而借用郭崇韜之口罷了,如同現在很多心靈雞湯都借用魯迅先生一樣。魯迅先生說,我真沒說過那句話。
郭崇韜說過與否,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郭崇韜確實對李嗣源下手了,而且是軟硬兼施,花式迫害。
比如,他先慫恿李存勖殺了李嗣源。他險些就成功了,李存勖差點兒被他勸動,只是因為李嗣源反跡未明,沒有充足的證據就擅殺勞苦功高的大將,是軍中大忌。想想朱溫擅殺王重師的后果吧。
在商議伐蜀統帥的人選時,李嗣源這位河東集團碩果僅存的第一梯隊老將,獲得了一致擁護,而郭崇韜卻不愿讓李嗣源再度立功,于是將其“捧殺”,說只有李嗣源才能抵御契丹,因此李嗣源不能離開河北。
也許郭崇韜阻撓李嗣源掛帥的時候,并沒有想到伐蜀重任會落到自己肩上。
阻隔李存審、排擠李嗣源世道好輪回,蒼天繞過誰郭崇韜自認為精通權術,是政壇上的不倒翁、驚濤駭浪中的弄潮兒,卻弄巧成拙,代替李嗣源伐蜀,速取滅族之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