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崇歸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中原文化傳統中,念書人永遠處于鄙視鏈的最頂端,尤其瞧不起舞刀弄棒的武夫。
可劉守光要讓他當武夫,李存勖讓他當武夫,耶律阿保機讓他當武夫我踏馬的是個念書人啊你們哪只眼看出來我擅長砍人了
張希崇百思不得其解。
在平州任上,張希崇盡量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讀書人,生活極為樸素,雖然貴為一方鎮帥,卻不追求奢靡腐朽的生活,不蓄養姬妾,不飲宴、不觀歌舞,上班時間勤勤懇懇,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下班之后就手捧書卷,廢寢忘食地讀書。
張希崇還像有強迫癥一樣,對自己的儀容儀表有近乎偏執的嚴苛,即便是盛夏酷暑,也要穿戴正式衣冠,正襟危坐。
張希崇簡直就是最標準的書呆子,是念書人的行為模范。連仆人衙役們都受其影響,說話辦事規規矩矩的,甚至不敢講葷段子、開玩笑。大家都努力裝成正經人。
治理平州,有善政,百姓們交口稱贊,齊夸張希崇同志是個好領導。
漸漸的,契丹人也就放松了警惕,認為張希崇的確就是個愚忠愚孝的書呆子,是個老實人。
能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的,都是老實人。
某日,張希崇獨自登上高樓,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他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看看目前的處境,展望遙遠的未來,聯想遙不可及的夢想
“哎昔日班超戍守西陲,不能擅歸,那是因為有朝廷詔令;可我呢在不在契丹、當不當漢奸,這個選擇權難道不在我自己手中嗎恩,就這么辦了”
張希崇秘密召集了被他視作心腹的幾個漢族將領,口吐蓮花,說道“我們在北國吃奶酪、穿裘皮,活著不能與家鄉親友相見,死后也會化作這里的孤魂野鬼每當南望故土山山水水,就覺得在這里度日如年。你們幾位難道就沒有這種感受嗎”
幾句話,大家淚如泉涌。誰不思念妻兒,誰不眷戀故土,誰心甘情愿給胡虜蠻夷當走狗
話不用多說,大家都懂的。只是大家還是有一個顧慮,眼目前兒這三百契丹鐵騎如何對付
張希崇說這個好辦,擒賊先擒王,我擺下一桌鴻門宴,先弄死他們的首領,他們必然一哄而散,根本不足為慮。而且此地距離中原漢地很近,而距離契丹老巢卻足足有千里之遙,等他們把消息帶回去,再發兵來追,最快也要十多天,那時候,我們早入關了
眾人大喜,“還是念書人餿主意多”
當天,張希崇就帶人在府第旁的空地上挖了大坑,設好機關,預備好生石灰,然后邀請契丹將領赴宴。
契丹人早就放松了對“老實人”張希崇的警惕,于是幾位將領欣然赴宴。張希崇笑臉相迎,拿出好酒,備下好菜,好一通招呼,把幾位頭領灌得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