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壇的安重誨
如果戰爭繼續下去,那么兩川軍隊將利用水路的便利,自夔州北上,直掏洛陽此時,如果荊南、淮南也聯合發難的話,那么石敬瑭的主力部隊將根本來不及勤王救駕,很可能剛剛走到長安,就聽到洛陽再次傳來“興教門兵變”。
李存勖伐蜀而身死國滅的慘痛教訓就在眼前,李嗣源是親身參與者,對此他深有體會。兩川戰爭,必須結束,立刻馬上
石敬瑭不等詔令而擅歸,獲得了李嗣源的贊許,不僅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加授同平章事、兼六軍諸衛副使,出將入相,還掌握禁軍。
緊接著,李嗣源下詔責備安重誨,說他離間孟知祥、董璋、錢镠跟中央的感情。把安重誨定義為兩川戰爭的戰犯元兇,并且給他加了兩條“莫須有”的罪責
一是偷偷把留在中央做人質的兒子接走,此乃謀反之罪證
二是密謀親率大軍進攻淮南,以此掌握兵權
這個莫須有
這個必須有
曾經叱咤風云、權傾朝野的安重誨,就這樣被李嗣源當成了替罪羊,命喪黃泉。
隨后,李嗣源給兩川派去使節,說此次兩川戰爭完全是大奸臣安重誨專權,偽造皇帝圣旨,擅自出軍討伐,現在已經被朝廷論罪處死,請兩川消除誤會,各自安好,比心,愛你們喲。
安重誨就是李嗣源納給兩川的投名狀。用一個安重誨換取天下太平。
孟知祥接受了朝廷的誠意,調回了夔州的李仁罕利州昭武軍留后趙廷隱高風亮節,主動要求把利州昭武軍讓給跟他并肩戰斗的李肇,孟知祥高度贊揚,但不同意他的請求,在趙廷隱的一再堅持下,孟知祥終于成人之美。
自此,南部戰場的李仁罕、北部戰場的趙廷隱相繼返回成都。兩川與后唐中央的戰爭到此結束。
孟知祥不是傻白甜,他之所以接受李嗣源的停戰,是因為兩川戰爭已經達成了他的戰略目的,此時是止盈套現的最佳時機,否則,他還能推翻后唐、統一天下嗎接下來,他的戰略目的將轉為消滅東川董璋、統一兩川。
兩川內戰的故事線暫且擱置,我們將回頭審視安重誨之死。
安重誨根紅苗正,是烈士子弟,他的父親是安福遷,朱溫吞并兗鄆二朱時,李克用派“安氏三兄弟”安福順、安福慶、安福遷率兵救援,兵敗被殺。安重誨自幼便在李嗣源帳下聽用,十幾年來任勞任怨,為李嗣源出謀劃策,被李嗣源視為知己,得勢后更是用為左膀右臂。
李嗣源登基后,安重誨更是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盡心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