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誨的末日
面對安重誨的挑釁,李嗣源勃然大怒,“朕的家里出了這么大的亂子,你們還祝賀”
隨著楊彥溫的被滅口,“河中兵變”的疑云久久不能散去。李從珂因此被罷免了河中節度使的職務,被軟禁在家中。
丟官罷職,不是安重誨想要的結果,他一定要置李從珂于死地。既然李嗣源不肯聽他的話,那他就走群眾路線。
安重誨忽悠單純的宰相馮道、趙鳳,問他們道“節度使嚴重失職,導致軍鎮兵變,被逐在外,該當何罪呀”
馮道、趙鳳是著名的無公害產品,品學兼優的學霸、道德模范,很傻很天真。李嗣源沒文化,幾乎不識字,所以一切奏章都要由安重誨來幫著念,然而安重誨也是個小學沒畢業,對于這些駢四儷六、四六八句、引經據典、張口前三皇閉嘴后五帝的,要么根本讀不通順,要么磕磕巴巴地讀完了,也不解其中意,這才奏請以馮道、趙鳳為端明殿大學士,專門幫李嗣源翻譯奏章,答疑解惑。
安重誨雖然沒文化,卻很懂馭人之術,對小人要喻于利,對君子則要喻于義。雖然馮道、趙鳳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但安重誨卻不以恩人的姿態對他倆頤指氣使,而是對二人表現得禮賢下士,言談舉止流露出對文化人的敬仰,并常把國家興亡、春秋大義掛在嘴邊,把自己打造成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治世能臣,把兩個書生感動地稀里嘩啦的。
在陷害李從珂時,安重誨同樣是上綱上線,避重就輕、偷換概念。馮道、趙鳳深以為然,于是上奏李嗣源,指責李從珂失職棄鎮,理應嚴懲。
李嗣源把兩位的宰相的奏折重重地摔在桌子上,“這倆書呆子懂毛瞎摻和什么”
兩位單純的不依不饒,充分發揮了“文死諫”的優良傳統,見奏章得不到回復,竟然當面找李嗣源理論,“請陛下遵循春秋之義,責罰失職之帥,以儆效尤”
李嗣源知道他們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因此并沒有對兩位宰相發火,只是婉轉地提醒道“河中叛亂,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尚未蓋棺定論,你們二人為何非要逼我殺人我聽你們二人這番話,并不像出自你們的本意。”
幾天后,兩位宰相又在上朝時鄭重其事地出班論列。
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
李嗣源直接當二人是空氣,若無其事地處理其他人的奏請。
第二天,安重誨又親自論奏。
李嗣源嘆口氣,說道“從前,我還是一個低級軍官時,家里一貧如洗,全靠這個孩子撿拾馬糞,賣了換錢,貼補家用。現在,我貴為天子,難道要恩將仇報嗎你口口聲聲說要依法嚴辦,好啊,那你說該怎么個嚴辦法來,交給你了,你說咋辦”
安重誨才不接刀,“陛下骨肉親情,我怎敢摻和還請陛下圣裁”
李嗣源怒道“朕已經讓他賦閑在家,面壁思過了,還有什么可裁的”
安重誨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他要給李從珂加把料了。
索自通因平定河中“叛亂”有功,受封河中節度使,接李從珂的班。到任后,索自通按照安重誨的秘密指示,分批呈繳了很多武器,匯報說是李從珂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