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起事時,長子李從審被元行欽所殺,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次子李從榮將有望成為皇位繼承人。李嗣源也對李從榮寄予了厚望,登基后就委以重鎮,先鎮魏博、后鎮河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六軍諸衛事,還挑選了知名知識分子做他的幕僚。
然而李從榮這個人卻為人輕佻,他給自己打造了一副“頗喜儒”的人設,做出禮賢下士、尊禮儒生的樣子,每天都與詩人鬼混,還附庸風雅,經常吟詩作賦,據說他作詩千余篇,整理成冊,名為紫府集,還驕傲地宣稱他的詩作天下第一。
但他的這番精心包裝卻適得其反,文武群臣對他嗤之以鼻,連李嗣源也親自點撥他,說你喜歡念書,這很好,但你將來是要當皇上的,書中的道理會有專業人士幫你解讀,而且咱們是武將出身,寫出來的所謂的詩詞,水平其實是很低的,反倒被念書人恥笑,先帝莊宗不就喜歡作詩嘛,你瞧他寫的,嘛玩意兒啊
學渣就是學渣,裝什么學霸呀,萬一哪天被問知網,不就翻車坑爹了嘛。李嗣源對兒子諄諄教導,然而李從榮卻聽不進去。
李從榮之所以要打造一副學霸、詩人的人設,不單單是附庸風雅的個人愛好,事實上,他甚至非常討厭儒生,他是一個性情殘暴的武夫。而他披上“文化人”的外衣,多半是出于政治斗爭的需要。
按照封建禮法,嫡長子繼承制,李從榮是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但問題是,自唐末以來,沒有一個皇帝是按照這個制度產生的。李從榮也未必能順利襲位。
比如說,安重誨最想幫李嗣源除掉的,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李從珂自幼追隨李嗣源,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立功無數,與李嗣源感情甚篤,年齡也比李從榮大。
安重誨生前多次提醒李嗣源,說李從珂將來一定會造你的反,安重誨臨死時,還發出“恨不為國家除潞王”的遺憾。
李從珂就是李從榮順利襲位的威脅之一。
李從榮的同母弟李從厚,長得最像李嗣源,因此深得李嗣源溺愛。而他也沉穩寡言,喜歡讀書,彬彬有禮,待人接物都很得體,深得群臣擁護,他的妻子是孔循之女原本想娶安重誨之女。因此李從厚在朝中也有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另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威脅,就是李嗣源最小的兒子李從益。李從益的具體年齡很難考證,但他此時一定不會超過7歲,因為他是在李嗣源登基稱帝之后才出生的。
小孩子能有什么壞心思李從益當然不知道什么叫派系爭斗、什么叫奪嫡爭儲,但幼小的他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作棋子。
這就引出了李嗣源宮廷斗爭中的最強實力派王德妃。
王德妃是李嗣源最寵愛的嬪妃,沒有之一,然而她卻沒能為李嗣源生育子女。于是,宮中有其他嬪妃生孩子的,李嗣源就把嬰孩兒“過繼”給王德妃,當做她的孩子,讓她撫養。
這個被王德妃收養的皇子,就是李從益。
雖然不是親生,但王德妃對李從益視如己出,自幼撫養,感情深厚。子以母貴,李嗣源曾對王德妃說,“這個皇子是唯一一個生于皇宮的,我非常喜歡他。惟此兒生于皇宮,故尤所鐘愛”
生在皇宮,長在皇宮,小李從益的身上便沾有龍氣。而又因王德妃的緣故,幼小的李從益也并非完全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