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北漢另一高官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前來投誠,這一次沒有鬧誤會,宋軍欣然接納。
宣徽使與樞密使、皇城使曾被我們合稱為“三使幫”,是唐朝官僚體系中最值錢的“使”。宣徽使與馬步軍都指揮使的相繼投降,極大影響了北漢守軍的士氣,北漢官方記載說自此之后,親信之臣或逃或降,士氣瀕臨崩盤。
次日,趙光義來到城南陣地,向諸將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演講的最后,趙光義用一句話把氣氛推向了高潮“明天中午,在城中吃午餐”隨后給劉繼元寫去一封勸降信,算是最后通牒。
趙光義在信中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勸劉繼元識時務,“越王、吳王獻地歸朝,或授予大藩、或列于上將,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繼元速降,當保富貴。”
激烈的戰斗從白天持續到夜晚,人們忽然發現太原上空多了一朵白云,白云飄飄如人狀,眾人不解。
第二天早晨,距離趙光義破城的最后期限越來越近,宋軍將士們在重大的壓力之下爆發出驚人的斗志,士兵們發瘋一樣地涌向城墻,如同歐美喪尸片。趙光義卻突然下令后撤,史官解釋說是因為趙光義怕這批殺紅眼的將士會屠城。
激戰多日的戰場忽然變得一片死寂,帶給守軍毛骨悚然的窒息感。北漢退休宰相、樞密使馬峰已經病入膏肓,臥床久矣,他讓人把自己抬進宮中覲見劉繼元。馬峰邊哭邊向劉繼元分析利害,勸他不要執迷不悟。經過一番權衡之后,劉繼元終于決定投降。
當天晚上,劉繼元派外交部長客省使李勛出城獻上降書順表。趙光義賜給李勛襲衣金銀等禮物,派通事舍人薛文寶持詔書入城宣諭撫慰,隨后登上城北的城門樓,大宴群臣,接受投降。
次日黎明,劉繼元率領文武百官,身穿素服紗帽,在城門樓下待罪。趙光義下令釋罪登臺,讓劉繼元上來聊聊。
踏著沉重的腳步,樓梯是那么的漫長。劉繼元登樓,跪地磕頭,“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臣聽說陛下蒞臨敝城,就想負荊請罪、開城投降,之所以讓陛下風餐露宿多日,還敢冒犯天朝軍威,全是因為奸臣怕死,脅迫綁架我,使我不能早降”
趙光義表示理解,“那些奸臣在哪兒”
很快,這些“奸臣”全被抓來,趙光義下令全部斬首。看著城下的尸山血海,趙光義扭頭對隨駕而來的錢弘俶說道“你能保全一方歸于我,使兩浙生靈免遭此禍,實在是大功一件”
有部分史料如九國志記載,在這場圍太原攻堅戰中,趙光義還使用了水攻,即決汾河,水淹太原。但正史和實錄中并未記載,我個人認為很可能是把太祖“三征北漢”時的水攻混淆。
隨著劉繼元的投降,盤踞在河東太原府的北漢割據政權宣告滅亡,大宋收復河東一軍、十州、四十一縣、三萬五千二百二十戶、三萬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