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鄉親們很快就聚集在了打谷場,抬頭看去,都是竄動的人頭,烏泱泱的,大隊長看著人都到齊的差不多了。
吹響了掛在脖子上的鐵哨子,伴隨三聲響亮的哨子聲,沸騰的人群逐漸的安靜了來。
大家伙兒靜靜的在原地站著,抬起頭,看著大隊長。
眼里充斥著光芒。
“我看各家各戶的人員都已經到的差不多了。別的啰嗦話,我就不多強調了。
你們都知道,每年夏收和秋收對我們多重要。
前幾個月,咱們的辛苦就看這幾天了,再苦再累,大家這幾日,都得咬緊牙堅持下去。
咱們得趕在下暴雨之前,把地里面的糧食都給收上來。
只要能把這地里面的糧食收上來,咱今年夏天就能填飽肚子!”
“接下來我說一下,今年的工作安排。還是跟往年一樣。
分成各個勞動小組,村里上了的老人,還有年幼的孩子,就負責在打谷場翻曬稻谷。
其他人都下到地里,嗷嗷干!女同志負責在地里收割稻谷和打包,男同志負責挑和運。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先把小麥收完,我們再去苞米地掰苞米。
活干好的有獎勵,但沒干好,咱可是有懲罰的。
今年干的又快又好的勞動小組,每人獎勵五塊錢,十斤糧食。
相反的,干的最差勁兒的小組,什么獎勵也沒有,每天還得去食堂洗鍋碗瓢盆。
咱們今年還是跟往年一樣,隊里的食堂供你們一頓午飯,大家伙就節省了回家做飯的時間。
這去食堂的人員,由各組的組長一起商量,干點活兒,臨近中午了就到大隊食堂去幫廚。
大家伙兒都聽明白了嗎。聽明白,準備拿家伙,干活兒!”大隊長這話一出,變相的激勵大家伙兒。
“媽耶,大隊長怎么這么大方了?一人獎勵五塊。
我的天啊,這兩個月的柴米油鹽就有著落了。”
“咱們得努力點,孫大娘,你可得帶好頭啊。這勞動小組,一定得是我們的!”
“話別說的這么滿,我們二組,那也不是吃素的。”
一下子就有競爭那味兒了,這把火算是點起來了。
“知青院的知青,留一下。我有話跟你們說。”
村里人都陸陸續續的領鐮刀開始下地去割麥子了。
“把你們留下來,是有好事要跟你們說。
不管是老知青還是新知青都參與這次的考核。
夏收表現的好的,后續就讓你們去大隊里面的學堂教孩子們讀書。
以后地里面的活你們也就不用干了,去學堂的知青,每個月大隊會給你們發糧食還會給你們三塊錢。
機會給你們了,看你們自己怎么把握。話說完了,下地干活兒去吧。”大隊長說完,就大步離開了。
地里活多,不能耽擱一點時間。
剩下一群知青大眼瞪小眼。
“還有這種好事兒?我去,那必須得擼起袖子加油干啊。
只要咱這幾天表現的好,以后都不會用再來地里面了。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兒的大好事兒啊。”
旁邊新來的知青不陌生,也是他們認識的,兩個女同志三個男同志。
徐靜雅、馬冬梅、安徽侯魁、宋軒明,還有一個新人,趙得順,年紀是他們中最小的,才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