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工亦農也可以指:“在農閑的時候,工廠開班。
農民到工廠接受訓練,教他們使用機器。
各廠可以在農民不耕種時,吸收農民,進行生產培訓。
在農業忙的時候,再把他們放回去。”
〔在人民公社時期,偉大的領袖同志提出了亦工亦農。
于1958年提議這種用工制度,即從固定工制向合同制改革。是一種新的嘗試。
同時,在這一制度下,獲得名額的人員不改變他們的戶籍性質及社會福利關系。
在勞動合同期限之內,進廠做工,暫時改變職業身份。
農忙時務農,農閑時做工,期滿返農。
也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編外合同工制度,合同日期截止,就停止!
而下鄉的知青,就成為了一批吃螃蟹的人。
進入工廠的期間,如果表現好,受領導的賞識,就可以破格轉為正式。
工隨可以將他們的戶籍轉入城市。
重新過的城市戶口的福利。
這次安陽鋼廠給了指標,讓村里人都有一些眼紅,鋼廠的待遇,是各大廠里最好的。
一個月正式工人的工資就有三十多,還不算逢年過節,廠里給的補貼。
羨煞旁人。
這次安陽鋼廠的招收的人員,就要求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不是文盲。
初中知青那都夠不上。
必須得是高中畢業的知識男青年,只要男,不要女。
性別就卡的死死的,主要是鋼廠不比尋常的工作,搬卸東西都是正常的。
女同志力氣小,就不可能把東西搬卸下來。
“這事兒,你們可不能到處嚷嚷,我從娘家聽到的小道消息。
大隊長還不知道呢。”
大家伙兒:……
人多力量大,這些嬸子的傳播能力堪比大喇叭。
效果是杠杠的,不出半會兒不讓全村的人知道,都有一些困難。
在農村,就沒有什么事情能做到保密的。
一傳十,十傳百。
大隊長開完會回來,通知大家伙兒,這次沒有工農兵的名額,只有鋼廠的招工。
鄭娟聽到這消息,整個人風中凌亂,她都不知道為什么……
明明,今年應該有的。
他們放的名額,是交錯著的,一年工農兵,一年招工,就是為了保證,各個大隊的平衡。
不至于鬧騰起來。
如今……她的希望磨滅了。
用心如死灰來形容,半分都不帶差勁兒的。
符合條件的知青不多,就三個男知青。
但另外一個表現差,直接就被淘汰了。
大隊長和村里干部開會,“這徐春祥給了醫院的證明。
怕是這次招工,體檢這塊就過不了了。
現在就只剩下一個謝東升了。你們怎么看?”
“大隊長,這謝東升……”王偉國話說半路,就停了下來。
“他咋了?有話直接說,別繞圈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