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完,五個人坐在炕上,喝著小酒,吃著肉,穿的單薄,卻火熱得很。
“別說,這豬腳真好吃,黃豆燒豬腳,味真正,比我之前吃的,都要好吃。”
“用大醬燒出來的,味道能不好么,我同你說,老沈。
孫姐做大醬的手藝一絕,回頭咱們有功夫了,也學一手,又香又純正的大醬,會做的人可不多了。
就前幾年,我們在供銷社買了幾回,味道都不對,又咸又齁,一點大豆味都沒有。
上了幾回當,就不去買了,買回來都只能兌水當醬油用,蘸不了大蒜一點……
我們那賣的大蒜,味也不對,沖的很,沒這么費勁。”
“這大醬,蘸黃瓜味道最好了,再弄點烤肉片上去,一裹。
包裹成了一張餅子,味道好著嘞,今年,我們學著做了酸黃瓜醬。
酸黃瓜的風味用來蘸面包,列巴,正好!”
“還有木瓜絲,都是好東西……”
一說起農家的東西,就津津樂道,有著說不完的話,“酸黃瓜、酸木瓜,還能這么吃吶。
這么一比較,我們成鄉下人了啊,聽著哈喇子就流下來了。”
“從書里學的,建設教會我認字,我呢,就看一些做菜的書,從上頭學的。
還有什么辣白菜,蘋果醋,牛肉醬,香菇醬,芋頭筋這些…
那滋味,絕了!
酸黃瓜、酸木瓜,這些個酸爽,開胃健脾不說,還能幫助上廁所。
我試著做了辣白菜,那紅艷艷的色澤,配上白米飯,面線。
嘖嘖,一口下去,酸辣交織,簡直是味蕾的狂歡。
還有牛肉醬……
每一樣都下功夫,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鉆,勾得人直流口水。
夏天來了,冰箱里備上這些,每餐都能多吃兩碗飯,日子也過得更有滋味了。"
“活到老,學到老,不看真不知道。
各個地方的農民,都有自己的智慧,將小東西,變成了大智慧!
這樣到了夏天,這些都是下飯的好配菜。
平日里不做菜,也能吃兩碗飯……”
說著,還不忘夾起一塊酸黃瓜,咬得脆響,一臉滿足。
沈建設邊啃著豬腳,邊咂摸著嘴,一臉陶醉。
旁邊的沈父,時不時拿起酒杯,和旁邊的老孫碰了一下,咕嘟一口悶下。
孫大娘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手里忙著給夫妻倆添酒夾菜。
爐火映著她紅潤的臉龐,顯得格外溫馨。
甚至老孫頭喝高了,還用筷子敲了敲碗,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小調。
那調子悠揚又帶著幾分鄉土氣息,大伙兒也跟著哼了起來。
小小的屋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暖意融融,外面的寒風都被隔絕在外。
桌上放著烤肉片,嫩黃瓜,大蔥,大蒜,豬肉燉粉條,酸黃瓜醬,木瓜絲,烤雞,肉包子,大白饃饃,黃豆燉豬腳…
吃過飯,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誰啊,這么晚還上門來……”聽著動靜,往外看。
院墻高,看不到屋外站著的人是誰,沈建設起身出去。
打開門,就看見,門口站著一個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