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通電話打過去,各個實體音像店基本都斷貨了,有些老板還疑惑呢,我這剛準備打電話訂貨,你們怎么就猜到沒貨了?
好吧,這都不重要,趕緊發貨吧,上次進了一百張,一天就賣完了,趕緊再來三百張,不,五百張好了,不愧是天后...........什么?沒貨了?還要再等幾天?有沒有搞錯?幾天?我這黃花菜都涼了。
從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十萬張CD已經所剩無幾,施然趕緊聯系工廠加班加點趕出了二十萬張的訂單,不過轉眼就被渠道全部吃下,只好再追加了二十萬的訂單,算下來總共就發行了五十萬張。
施然在追加后面二十萬張訂單的時候,還有些心驚膽顫,但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
僅僅一周之后,剩下的二十萬張CD也全部消化完畢,這也就意味著【紅豆】的實體專輯銷量正式突破五十萬張。
不到十天,銷量突破五十萬?這是要奔著白金唱片去了嗎?就連王天后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這個白金唱片,可不是現如今寶島地區賣出3萬張專輯。香江地區2.5萬算金唱片,5萬算白金唱片的標準,而是國際上通用一百萬張/一白金的標準。
這個數據就算是當年唱片業極度輝煌的時候,都很少有人達到,非天王天后不可,王天后也僅有一張專輯的銷量達到了三白金,也就是三百萬張。
但,那是二十多年前,進入數字化音樂時代后,華語樂壇還沒有哪位歌手的專輯銷量能夠達到白金唱片的高度,就連歐美地區也將泰勒·斯威夫特的《1989》稱之為最后一張白金唱片。
而王天后僅僅用十天時間就完成了白金唱片一半的銷量,絕對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不過這個銷量是內部絕對保密的,并沒有流傳到外界,相對應的就是企鵝音樂下載疲軟,十天過去了,除了【紅豆】跟【流年】的下載量還算比較耀眼,其余的單曲都只能算一般,遠遠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
甚至在網上還開始流傳著類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帖子,一些小鮮肉也開始了他們的“碰瓷”之旅。
請了一些網絡編輯開始寫一些驚悚標題來迎合他們的粉絲,甚至還把雙方的下載、點擊數據擺在一起,不明真相的粉絲一看,咦,還真是,我們家愛豆新歌的數據居然比天后還要好?那是不是意味著,愛豆打敗了天后?要登頂封王了?
于是越來越多的小鮮肉開始各種打擦邊球,就好像王天后真的已經是日薄西山任人踩踏了一樣。
當然,這也僅僅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嗨狂歡,真正有心做音樂的人也好,公司也好,其實都是很迷茫的,王天后這張專輯已經是現今華語樂壇最巔峰的組合,這都賺不到錢,那做音樂真的還有出路嗎?
對此,王天后始終沒有面對鏡頭,工作室也沒有透露任何消息,就好像是遭受了巨大打擊一下子被打懵了一樣,實際上卻是在悶聲發大財。
裝可憐才能博取粉絲的同情心嘛,一些原本不打算購買專輯的粉絲也不忍心看天后受委屈,于是紛紛入手。
僅僅一個月時間,【紅豆】的CD銷量突破103萬張,而這一切的幕后黑手,木子工作室終于對外發布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