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雙潘”開始發揮他們在香江娛樂圈“江湖地位”的優勢,很快就得到了許多圈內人的認可,或許是香江娛樂圈這些年畸形的發展模式,造就了他們會在外部危機面前選擇抱團取暖,很快,將近有上百位圈內人幫“雙潘”站臺發聲。
隨著站臺的人越來越多,香江娛樂圈這幫人似乎是體會到了人多勢眾的威力,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對李沐叫囂了,他們有更廣闊的目標,那就是整個內地娛樂圈。
要知道,上世紀**十年代,內地娛樂壓根還處在一片荒漠之中,由于當時內地的經濟環境還不夠成熟,香江藝人甚至都不稀罕來內地撈金,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期香江娛樂圈才開始逐步侵蝕內地市場。
當時正是香江娛樂圈最輝煌的時代,可謂是群星閃耀,很多商業模式也是內地從未見識過的,于是香江娛樂圈開始了瘋狂的造星運動,說白了,就是為了抬高身價,之前在娛樂圈江湖地位最高的就是幾位巨星了,可是隨著下面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媒體吹成了巨星,巨星這個詞似乎就配不上最頂尖的那幾位了,于是“天王巨星”這個詞就孕育而生了。
本著大佬吃肉,小弟喝湯的原則,整個娛樂圈的明星都獲得了一次“晉升”機會。
當時內地娛樂圈才剛剛開始萌芽,哪見過這個?于是香江明星的出場費一路水漲船高,內地藝人跟香江明星的身價差距最少都是十倍以上。
所以,在香江娛樂圈看來,內地這幫人都是他們的小老弟,應該對他們俯首帖耳才對,可沒曾想,兩千年之后,內地的經濟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香江的整體環境卻是每況愈下,當初的窮親戚,如今翻身做主人,香江娛樂圈卻沒有認清事實,反倒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似乎這樣,他們就能活在過去的榮光里。
但是很顯然,他們錯了,當下的內地娛樂圈不是他們能夠隨便拿捏的,很快,出于憤慨,許多內地藝人開始站在李沐這一邊,對這些香江藝人的行為進行強烈譴責,特別是一些中生代的影視藝人。
當初內地的影視劇拍攝水平不夠,為了學習香江先進的拍攝經驗,只能忍氣吞聲,這一輩中生代演員沒少受香江藝人的欺負,好不容易有個報仇的機會,怎么可能袖手旁觀?
逐漸的,原本只是李沐跟香江娛樂媒體之間的矛盾,迅速發展成了雙方娛樂圈之間的對立,原本打算仗著人多勢眾蹭一波熱度的香江藝人不免慌了神,這不是他們想看到的結果,他們許多還要到內地找飯吃的。
可是,上了賊船在想要下來就難了,為了避免兩邊不討好,他們也只能咬牙硬撐。
“雙潘”也有些慌了,他們是真沒想到居然會有這么多人支持李沐,這貨什么時候有這么好的人緣了?事實上他們還真是高估李沐的,他的人緣在圈內一向不怎么樣,也不像其他音樂人那樣“廣結善緣”,說白了,大家不是給李沐面子,而是借著這次的導火索,出一口心中積壓已久的悶氣,或許這就是香江電影中某句經典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
人心向背,“雙潘”也是趕鴨子上架不得不拼了,說實話,他們其實也心虛,畢竟他們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作為音樂人總會有自己的創作巔峰期,不是每個人都像黃霑那樣,55歲還能寫出“滄海一聲笑”這樣的傳世經典。
而李沐就不一樣了,人家正值創作的巔峰期,看他最近十年來創作的作品就知道這貨有空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