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正如地動一般,城樓的地面微微的顫動了起來。極為敏感的大喬一把跳了起來,飛一般地跑到墻垛前往外望了出去。地面顫抖感更強了,遠處地平線上慢慢出現了幾桿大旗,繼而無數桿旗幟,繼而黑壓壓若烏云般無數的軍馬露了出來。
“小喬,快,去叫爹爹,他來了。快,幫我看看我臉花了沒。”大喬焦急地說道,內心也雀躍了起來。
“到底我是去叫爹爹還是看你臉呀。”小喬不樂意的嘟著嘴,大眼睛里分明是戲謔。
“死小喬……來人,速去稟報太守說范縣宋江已到東門。”大喬罵了一句,轉身俏聲連連的焦急向部屬安排到。
俗話說:“兵馬過萬,無邊無涯。”上萬的軍馬帶給濮陽守城將士的感受是震撼的,不見邊際,飄揚的旗幟,整齊的隊列,如雷咆哮的馬蹄聲,日光下閃耀的刀槍劍戟。兵馬更近了,清楚分明的看見中間高舉著兩桿杏黃大旗,一桿上書“保境安民”,一桿繡著大大的“宋”字。旗下簇擁著百多位身著明亮鎧甲手握刀槍的將官,或兇惡、或俊朗、或魁梧、或精壯,俱是威風凜凜剽悍異常。策馬居中那幾位,驅前者下胯青驄馬,身著明亮連環甲,容貌剛毅,氣質出眾,正是壽張縣令護衛軍指揮使宋江宋公明;其并行者下騎烏蹄麒麟獸,手挎閃亮黃金槍,凜凜儀容,有若天神,可是盧和盧俊義。稍后二者有五騎,一騎容貌清瘦,手持羽扇,正是吳用吳加亮;一騎儒衫飄飄、清雋儒雅,正是陳宮陳公臺;一騎身著道袍,古道仙風,正是公孫勝;最左者白馬銀槍,英武身姿,乃是趙云趙子龍;最右者豹首虎須,手持丈八長矛,正是林沖。
軍馬到得東門城下,城門豁然而開,數騎飛奔而出。大喬騎著小紅馬,歡快驅馳至軍前戛然停下,綻開絕色笑顏,舉手抱拳道:“宋縣令,諸位將軍,久候多時了。”
宋時江也是快馬疾馳而出,雙手抱拳,注視著大喬說道:“喬將軍,讓喬將軍久候了。宋某攜麾下軍馬前來聚集報到。十幾日不見,喬將軍似乎清減了許多呀!”
“如今多事之秋,諸事忙碌,有些勞累也是正常。勞宋縣令掛念了!”大喬于馬上笑吟吟,心里卻暗暗哀怨道:“登徒子,還不是你害的,現如今卻如此來問人家。”
“敢問太守何在?”
“爹爹正在太守府等候將軍。請諸位將軍隨我至太守府。”大喬正色說道。
宋時江轉身大聲說道:“傳令,各營在城外安營扎寨,各營正將隨我至太守府。”
后面傳令官戴宗大喊:“得令。”瞬時,十幾位身背五色令旗的傳令兵駕馬疾馳而出。未幾關勝秦明呼延灼等十幾正將縱馬而至,俱隨著大喬宋江入了濮陽。
宋時江一行數十人快馬到了太守府,喬瑁聞得聲息,早率著東郡文武于太守府前等候。
宋時江為首眾人下馬,拱手行禮道:“壽張縣令宋江攜鄉兵護衛軍一萬人馬來投喬太守,唯太守令是從!”眾將俱拜振聲喊道:“拜見太守!”
那喬瑁見得如此眾多精兵勇將,已是欣喜異常,展顏說道:“列位將軍,請起請起。宋縣令果然信義,老夫在此感激不盡。如此精兵強將何愁伐董不成呀!我等明日就匯齊軍馬出發洛陽。”
這時,他卻瞧見了后排卓然而立的陳宮,笑著說道:“好你個陳公臺,棄了三百石縣令不做,卻跑到人家鄉兵處做個參謀,前番屏兒與某說起,老夫還不信呢。”
陳宮從后面走出,躬身一禮,而后也是笑說道:“董卓作亂,雖有三百石,某不做那鄙官。今宋縣令欲扶社稷,陳某雖智弱,亦要出得微末之力呀。這就叫人心相背不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