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之心不可無,先生高智,足能推測各種后果。”燕青說道。
荀攸想了一下,說道:“好吧,某隨你避匿兩日。兩日后無事,自可證明我等幾人忠貞。”
“我等需今夜就成行。”燕青緊追不舍。
“行,就聽小友的。”荀攸笑笑,“小友心思細密,可見你家縣令之才智呀。”
翌日,洛陽,皇宮。
經過兩百來年的建造,此時的大漢皇宮端得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皇宮分南宮和北宮,分別位于洛陽城南北,中間距離為七里,用復道將兩宮連接起來。南宮的正殿是德陽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可容納萬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殿前兩明柱鏤以異獸圖形,殿周圍有池水環繞,玉階朱梁,壇用紋石作成,墻壁飾以彩畫,金碧輝煌。
這德陽殿殿正中玉陛上置有一幾案,幾后正端坐少年天子。這少年天子就是漢帝劉協,其時年九歲,剛去歲為董卓由陳留王立為天子。他身形尚小,面容稚嫩,卻穿著層層華麗的冕服冕冠,正身軀挺挺卻目光呆滯的望著下面。
此時,正是朝會時辰,數百大臣身著正衣分文武而列于大殿兩側,卻是不言不語,正屏息朝外而望。
突聽得殿外金瓜武士大喊:“太師駕到!”一個臃腫的人影隨聲帶著數位武士洶洶大步邁入了大殿。只見這人年約五六十,體態高大臃腫,大腹便便,滿臉絡腮胡須,身著華服卻是面色猙獰,眼露兇光。
殿內群臣紛紛正衣冠整衣襟,繼而齊聲躬身行禮大喊道:“參見太師。”
原來此人就是太師董卓,他并不理群臣,直直往大殿玉陛上而走,直嚇得本跪坐于玉陛上幾案后的漢帝劉協急急站起,躬身行禮哆嗦著說道:“太師……”
黃門侍郎荀攸府第離得倒不是很遠,步行約一炷香功夫,就到了荀府。待進得書房,荀攸說道:“兩位小友,如此,你等且細說一回。”
燕青并樂和齊作揖說道:“小人燕青字小乙,此為我兄弟樂和,我家主人乃壽張縣令宋江。我家主人文武忠勇,散家財而聚豪杰,而今招得數萬精兵強將,響應天子之詔,與天下各鎮一道聚義而伐董。如此兵事,我家主人并無憂思。所憂思者唯洛陽耳,當日小人未成行前,小人見得我家主人夙夜憂嘆,涕泣難停,與小人說道:‘若不伐董,朝廷不正;然若伐董,洛陽休矣!’遂小人應主人以驅馳,潛入洛陽,行一切之能事阻止董賊焚洛陽驅萬姓。”
荀攸聽了,沉思不語,半響,說道:“你家縣令高義,思慮深遠,非常人也,荀攸佩服。那董賊,豺狼也,如何阻止?”
“小人力弱,不能近中樞。遂小人唯求告諸家大人耳。”
“今留京都者,又有幾個真正忠肝義膽之人,盡皆貪戀權貴者耳。你如此盲目求告,不等尋得人物,也早已事漏被誅矣。”荀攸冷笑。
“先生忠正謀密,乞先生救這百年京都,萬戶萬姓呀!”燕青深深拜倒,樂和也緊緊跟隨。
荀攸思慮良久,一擺儒裳大袖,說道:“罷了。你二人且暫于我府住下,某去尋得幾人議事。”
燕青大喜,“多謝先生。”
荀攸說道:“無需謝,此事非為你,為我洛陽百年繁華耳。來人,帶兩位客人至客房休息。”說罷匆匆而走。
入夜,有仆役來輕叩客房門,燕青出門一看,仆役說道:“兩位公子,我家老爺書房有請。”
進了書房,燕青見得有數位大人跪坐與幾前,居主位者正是黃門侍郎荀攸荀公達。燕青忙卷起儒裳衣袖躬身說道:“小民燕青見過諸位大人。”
“諸公,此人乃壽張縣令宋江麾下。燕青,容某介紹在場諸公,此俱是忠良死節之臣。”荀攸說道。
原來與荀攸對坐的年紀頗老、頭發灰白,面容清瘦、皺紋橫生者是長吏何颙何伯求;居荀攸下首者約四十歲年歲,寬大儒袍,眉毛清晰,眼睛深邃憂郁,寬大鼻嘴者是議郎鄭泰鄭公業;而居何颙下首者頭戴綸巾、身著素色勁裝、面容端正、儀態莊嚴、年歲較輕者則是校尉伍德伍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