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程昱起身而立,朝李逵與楊志等人作揖,朗聲說道:“李將軍,并非戲弄。眾人皆知,亂世之中,兵不如匪,若不見將軍等人行為,某何敢將須昌城內數千吏民性命交托。諸位將軍嚴守軍令,可見治軍。治軍可見主公才能,宋國相果不愧仁義忠信之名也,程某嘆服。”
李逵嘿嘿直笑,甕聲甕氣叫道:“程縣令,你這般可是在夸獎俺,夸俺就是了,扯上俺主公作甚?他可是為難俺好苦啊。”
楊志早解脫了繩索,走上堂來,笑道:“好你個黑廝,還不明白主公意圖呀……”
李逵叫道:“明白,怎的不明白,磨練俺嘛,還有要給俺套上套子嘛!就如那牛馬一般……”
程昱聽了,輕撫胡須,大嘆:“如此果可見你家主公用心良苦耳。身在朝廷,盡忠義事,怎可隨性而為?楊將軍分明萬人莫擋,卻能忍而不發,耐心談勸;李將軍更是整衣甲、跨戰馬、棄刀斧,忍性子;你等俱為國事,而甘委屈自己,收束自己,果真英雄也。”
楊志拱手,笑道:“程縣令謬贊,謬贊。楊志更感激程縣令深明大義。如此,我家秦明哥哥可率軍進城否?我護衛軍定做到軍紀嚴明,分絲不擾。將士們,給我大聲背誦‘護衛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是!”方才談話間漸漸圍攏過來的的楊志所帶喬裝將士以及李逵所帶談判將士都不假思索大聲回應起來,“三大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聲音響亮自豪,嫻熟自信,絕不拖泥帶水,任誰一聽都知曉背得個滾瓜爛熟。
程昱大贊:“治軍必嚴,嚴軍能勝!如此軍紀人馬百姓如何不簞食壺漿?如何不所向披靡?”
“程昱愿交城!”程昱正色說道,“須昌必能在國相大人治下樂業安居。去通知秦明將軍入城罷。張房,你也去通知城中鄉老百姓罷!”
“謝程縣令!”楊志、李逵也是鄭重拱手。一揮手,早有將士飛一般跑出去通知城外秦明了。張房也隨即帶著部下前去昭告城中百姓。
那邊城外營寨秦明得到聲息,不由大喜,叫道:“楊志、李逵端得是了得,任務完成矣。”當即下令全軍拔營,望須昌進發。
數千軍馬,旌旗招展,刀槍閃亮,馬聲如雷,一路疾行,到得了須昌城下。
這廂須昌城門大開,程昱、楊志、李逵率城中吏民百姓早已立于門口等候大軍到來。
秦明見得程昱率眾來迎,急忙與數十步外下馬,大跨步走來,高聲笑道:“如何敢叫縣令迎接!”
程昱捧出印綬名冊,躬身托舉,微笑說道:“須昌代縣令程昱迎接天軍,須昌本是東平治下,權歸東平,理所應當,今獻上印綬名冊,請秦將軍收納。”
秦明鄭重接過印綬名冊,鄭重說道:“縣令英明,秦某代我家主公謝過程縣令!”
印綬名冊一收,如此須昌已是收入護衛軍囊中矣。秦明率領大軍當即入了城池,城中百姓見得護衛軍果然秋毫無犯,軍紀嚴明,不由交口稱贊,放下心來矣,一切耕作商旅,悉數如常。
不幾日,須昌一切事物清點完畢,交結完訖,秦明卻是只留下了楊志馬軍第九營暫為守備軍,鎮守須昌,自己同李逵率著大軍回東平交令去也。自然,一同隨大軍回東平的還有一人,那就是程昱程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