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去買?如此龐大數量?各家諸侯可是肯賣?”宋時江早就有心外出采購糧草,只是不知去處哪。畢竟如此亂世,糧草馬匹兵甲乃是各州郡各方勢力立身根本,如何會無緣無故賣你,而且是數以萬計。
“主公卻是差矣,我等不尋諸侯府郡。”郭嘉嘴唇掛笑,“天下糧草輜重十斗,高門世族獨霸七斗,我等尋高門世族采購。”
“是的呀,某怎地忘記了?”宋時江一拍腦袋。唉,也怪自己一直處于東平,而這東平又被黃巾打個稀爛,沒個豪強世族提醒警示他。
兩漢時期,若說社會制度與后期各朝各代有什么最大的不同的話,那就是世家。何為世家?《漢書?食貨志下》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世家,謂世世有祿秩家也”。作為漢代社會結構的一個重要階層,世家勢力在其形成及發展過程中對兩漢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隨著官僚化的不斷發展,東漢末期,形成了世代把持地方政權或世代為中央高官的“世官”家族,他們淵源較長,宗族規模龐大。官僚化基礎上的普遍世官化造成了世家大族與王權之間的抗衡,此時的王權更加弱化。經濟方面,世家大族通過政治經濟實力強買民田,或通過軍功獲得國家賞賜土地,同時,他們依據自身優勢開墾內地和邊郡的荒地據為己有。通過手中的權力,世家大族瘋狂侵占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數人之手,天下糧草自然也高度集中于少數人手中。?文化方面,漢武帝時,獨尊儒術,確立儒學的統治地位,習儒通經成為世家與權力結合的重要途徑。東漢時期,統治者更加重視經學,“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于是立《五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漢章帝“乃詔諸儒各選高材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于世”,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經學,世家大族家學此時甚為興盛,使世族勢力擁有“文化優勢”。
縱觀整個漢代,世家勢力不斷發展,但由于受到皇權制約,其尚未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政治集團,而是皇權的附屬品。東漢時期,世家勢力雖然趨于成熟,但在封建國家政權制約下,與封建王朝共存亡。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后,漢王朝土崩瓦解,東漢世家亦漸衰敗。
好吧好吧,宋時江腦袋高速運轉,腦海中快速閃過當年學史讀文的世家知識來。如今后漢朝兩大最強世族門閥應是關西楊家世族和關東袁家世族了罷。荊州呢?也是屬于世族和宗族比較密集的地區,蔡黃龐蒯,四大有名望的世族。豫州的荀家、冀州的甄家、太原王家、徐州陳家,揚州顧陸朱張四大家族這些也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呀。宋時江一一回顧,不由想得癡了。
“主公……主公……”郭嘉見得宋時江神游離外,只好輕聲叫喚。
“哦……咳咳……”宋時江醒轉過來,急忙咳嗽掩飾,說道:“如此,奉孝可是建議何家購買?”
“又有兩個去處,請主公定奪。一處冀州,中山甄家;一處徐州,東海糜家。兩家俱是世代高門,而今轉為行商,富可敵國,家中糧草布帛如山如海,正可采買。”郭嘉回答。
“他們可會賣我?”宋時江詢問。
“不知,可使使洽談。”郭嘉搖頭。
“那何人出使為宜?”宋時江又問。
“主公,嘉有一人選可是最適宜。”郭嘉撫袖微笑。
“何人?”
“長史荀攸。”郭嘉朗聲回答。他朝左側在座荀攸輕輕拱手,說道:“潁川荀公,出身名門,聲名遠播,忠正謀密,精達權變,更兼族中子弟遍布,正可出使來往冀徐兩州。”
荀攸聽得郭嘉推薦,也是起身,朝宋時江作揖,說道:“荀某愿行,為主公分憂。”
宋時江大喜,說道:“如此,大善。”他朝右下首武將方向叫道:“史進,聽令。”
史進當即出列,抱拳道:“在。”
“著你率一千精兵護衛荀長史來往冀徐兩州,不得有誤。”
“遵命。”史進朗聲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