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盧文翰一禮,包拯直接選擇了躲開。
他并不覺得,這件事情對于盧文翰來說有什么太大的用處。
他甚至并不覺得自己的做法非常完美。
因為他非常清楚,每一件事情都有方方面面。
他這樣的做法,雖然說完成了自己應該完成的職責,但是同時也放棄了許多。
所以他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夠再上一步,成為六部尚書甚至左右丞相之一。
他要做的,只不過是通過自己僅有的能力,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身為吏部侍郎,那他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多余的事情,對他沒有半分關系。
可是包拯所說的這些東西,對于盧文翰來說卻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因為包拯所做的這些,告訴了他極為重要的一點。
身為一個能臣,有時候其實并不是說需要懂得非常多的東西。
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這就是一個能臣最佳的典范。
他所見到的大乾臣子,有諸多能力非常強的干將。
就如諸葛亮。
哪怕他一向不甘于落于人后,可是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依舊覺得對方就是一個全才,而與之相比,他可為平庸到了極點。
兩人簡直天差地別。
但他也并不需要做到像諸葛亮那樣的全才。
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并沒有那樣能力。
既然如此,那就像包拯一樣,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那就夠了。
想到這里,盧文翰毫不猶豫的站起身來,而后對包拯開口說道:
“調吏部衛兵三十人,隨我前去拿人!”
聽到這話,包拯略有一些意外的看向了盧文翰。
那大溪的使臣實力必然不弱,盧文翰居然敢點兵三十就前往。
這到底是哪里來的自信。
不過這對于他來說,并不是非常重要。
包拯毫不猶豫的對盧文翰開口說的:
“盧大人,你身為吏部尚書,此時此刻不應該出現在那里,不如由我前去解決這件事情。”
聽到包拯的話,盧文翰皺起了眉頭。
這與讓他當縮頭烏龜又有什么區別。
不過包拯顯然振振有詞。
“如今我大乾將立上國,你貴為吏部尚書,豈能隨便一件事情都到場。
不如由我前去解決這件事情。”
聽到包拯的話之后,盧文翰只能點了點頭。
包拯說的確實沒錯。
如今大乾馬上就要立上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身為六部尚書之一,自然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若是什么事情都由他親自到場,那么大乾這上國的威嚴,恐怕也就要打一個折扣了。
可是他看向包拯,而后認真開口說道:
“此事若陛下怪罪下來,本尚書自當一力擔之。
你放心去便是。
解決此事,你需要多少人?”
包拯笑了笑,然后開口說道:
“尚書已言,三十人足矣。”
這一次,驚訝的是盧文翰了。
盧文翰自身已經突破成為國士,擁有了國士之力。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才有自信,敢說自己能靠三十人就解決大溪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