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根本問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宣赫暴跳如雷,一陣亂刀,將三個逃兵砍死。
所以說,做逃兵也是有技術的,其中的原則就是,‘不能往敵人方向逃,也不能往自己人方向逃。’
雖然無法確定黎百能的死活,但宣赫已經意識到,第一波襲擊應該是失敗了,于是根本就不敢再耽擱,再派出人去通知劉修禮的同時,又把自己帶來的一百名禁軍分派出去,使用強力手段開始整理水寇隊伍。
在砍了二三十顆腦袋后,水寇們的服從性提高到了極致,不過一柱香時間,便分成了近四十個百人隊。
“方當家,從現在起,由我來指揮,你待在我身邊,哪里也不要去!傳令,向城墻前進!”
就在宣赫派人整隊之時,城頭的戰斗已經到了收尾。
雖然早就有水寇喊著要投降,但鑒于自身人手不足以看守太多俘虜,趙孟啟并沒有接受投降。
直到只剩差不多不到一百個水寇之時,趙孟啟才讓人大喊投降不殺。
此時趙孟啟自己都不記得殺過多少人了,反正他手上的橫刀已經砍廢了,不得不撿了一把樸刀來用。
而城中的駐軍也終于趕來的,駐軍指揮使冒亮戰戰兢兢向趙孟啟復令,“啟稟殿下,雄節第九指揮奉令前來,在營二百一十五人,全部帶到,請殿下諭令。”
趙孟啟掃了邊上的陳驍鯤和夏侯戢一眼,又淡淡看著冒亮,“你應該也是奉化軍出身吧?”
“回殿下,末將正是。”冒亮忐忑回道。
“那你可懈怠了不少啊,我可聽說,奉化軍一向軍令嚴格的。”
冒亮以為趙孟啟要治罪于他,不由冷汗直冒,“是末將給奉化軍丟臉了,請殿下給末將一次將功折罪的機會。”
“嗯……”趙孟啟故意沉吟起來,“陳都虞侯,你以為該當如何?”
陳驍鯤抱拳一禮,“軍法當由殿下獨斷,末將無權置喙。”
趙孟啟點了點頭,心中對這次試探還是滿意的,冒亮沒有辯解,也沒有找陳驍鯤給他求情,而陳驍鯤也很謹守分寸規矩,暫時看來奉化軍的風氣還真是不錯。
“念在初犯,給你們一次機會,莫要再讓孤失望!”
“末將謹記殿下教誨,定當拼死不服殿下所望!”冒亮懸著的心終于放下,精神卻不敢再放松。
趙孟啟下令,“立刻收拾戰場,布置城防,接下來,還有得打呢。”
這時,侯濤粗略審問完俘虜,得到了較為準確的情報,“殿下,匪首正是方堂,這次乃是傾巢而出,總共五千多匪眾,……另外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日前,方堂身邊出現一名被稱為‘宣統領’的人,估計是劉修禮手下大將,他還帶著一百名甲士。”
“宣統領?多半是宣赫那鳥廝,這人打仗還是很有一手的,還請殿下小心。”陳驍鯤提醒道。
趙孟啟不置可否,“我倒是不太擔心,畢竟就憑這些烏合之眾,就算是孫武率領,也沒法立刻脫胎換骨,我擔心的是,劉修禮既然動手了,那肯定不會完全指望匪寇,肯定還有后手。”
這時,一名皇城司察子奔來,“殿下,奉化軍六百人已經到了北門,請求入城。”
趙孟啟想了想后,搖搖頭,“城門封堵一時難以清理,讓他們入城恐怕來不及,先讓他們繞到東墻外列陣等待。”
“殿下,我奉化軍這次前來,武備不全,恐怕難當大用。”陳驍鯤再提醒到,
趙孟啟愕然,然后想到他們三人之前的模樣,立刻明白過來,“來人,去告知崇國公,讓他立刻設法為奉化軍補充兵甲武備。”
幸好,吳江有個小型武庫,武裝兩三千人還是足夠的。
一名軍士從西城狂奔而來,“報!匪寇向西墻靠近,夜色中無法確定人數,估計不少于三千。”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