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來土地有限,二來燕王明顯要限制兼并,現在這田卷既可以像實際田地那樣保值,還能有穩定收益,確實是個不錯的路子。
越來越多士紳想明白這點,漸漸動心起來。
“這什么合作社,乍聽起來倒也不稀奇,約莫和咱們雇傭長工種地的方式差不多,不過從田莊制度設計上來看,很可能沒有那么簡單,恐怕另有玄機,也許真的能讓田地出產提高起來。”
對于農業,趙孟啟是有認真思考的,像是化肥農藥雜交之類的科技方面他是不懂的,也無法一蹴而就的研究出來,只好從經營模式上面想辦法。
華夏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模式一直到后世也大量延續著,趙孟啟也沒幻想要徹底改變,只是在條件合適的地區,參照后世的成功經驗進行探索改進。
“不得不承認,咱們這次徹底輸了,經界之事無可阻擋,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我看啊,咱們還是趁早臣服為妙。”
“周兄所言有理,想來燕王也不至于對咱們趕盡殺絕吧?”
“難說啊,燕王之前可是給過咱們機會了,到這會大局已定咱們才低頭,有用么?”
“不管怎么樣,也不能就這么坐以待斃,要不,咱們用買田卷之事試探一下燕王的態度?”
“哼,要去你去,鄙人做不出這般沒骨氣的事,且看這燕王究竟能奈我何!?”
“就是,這么輕易低頭,那我家投進去的錢,豈不是都打了水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要堅持下去,我等絕不會輸!”
一陣議論爭吵后,這幫豪強產生了裂痕,分崩離析。
有些不甘資產縮水,想要頑抗到底,有些認為能保住一點是一點,想要投降認輸,還有一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不知該怎么辦。
此時,一百萬畝田卷基本被認購瓜分一空,又有幾個來自慶元府昌國縣的士紳想與燕王打商量。
“殿下,我們幾個也想購買田卷,不過您也知道,我們那都是島嶼,沒多少田地,這也拿不出什么糧食來,您看能不能讓我們用這次賣海產的錢來換田卷啊。”
昌國其實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島,那附近的海域應該是華夏近海最大的漁場了。
這次為了填補糧食空缺,趙孟啟不但令奉化軍在太湖和長江展開大規模捕魚,同時也給昌國這些士紳下了大訂單,以十文一斤的價格,敞開收購海產。
因為保存和運輸的問題,海產的市場有限,所以海洋漁業并沒有多大的發展,海產在平時賣不上什么價錢,漁民捕撈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但燕王這筆大生意砸下來,這些商人士紳見有利可圖,立刻組織大量船只漁民進行捕撈,短短半個月,就爆發出了六百多萬斤的產量,而且只要燕王不停止收購,捕撈量還會持續增加。
趙孟啟又不姓朱,可不會放棄海洋,不論是軍事上,還是貿易漁業上,他都有著相應的打算,聽到這些‘海上人’的要求后,他笑了起來。
“可以啊,現在是因為災區缺糧,所以才要求用糧食換田卷,后續就可以用錢買了,而且將開放向民間公開出售,就算普通百姓只買一畝都是可以的。”
“不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守著大海這個聚寶盆不要,卻想著把錢投入田畝中去,這不是舍近求遠因小失大么?”
“以往你們的漁獲賣不出去,剩余下來的只能堆在海灘上任其腐爛,但本王有辦法解決海產的保存和運輸問題,讓它能夠賣到內陸地區去,這一來,以后你們捕撈得更多,也就賺得更多,因此你們該把錢投入到升級捕撈能力上,比如換更好更大的漁船,改進捕撈工具和捕撈手段。”
幾人聽了后,還是有些疑惑,“殿下,這漁獲除了制成咸魚和干貨外,還能如何延長保存?老話說‘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海產運到內陸,還不得賣出銀子的價才能回本啊,那會有幾人買的起。”
“哈哈,這些你們不用擔心,本王有的是辦法,就目前來說,本王打算興建幾個大船廠以及海產加工廠等等,你們要是相信本王,到時候歡迎入股。”
幾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隨即都點了點頭,“小民等自然相信殿下,那我們就把錢留著,到時候入伙殿下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