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邊走邊解釋,“最好是以鋼鐵為筋骨,不過在眼下來說,太奢侈了,所以用竹條代替,勉強能用吧。”
水浸之后變硬?
以鋼鐵為筋骨?
馬光祖有些暈,一時還想不透這里面的道理,但明銳的發現了水泥的重要用途。
“若以此物修筑堡壘,豈不是旬日可成,且堅若磐石?”
趙孟啟點點頭,“這水泥用途很多,比如用來粘合磚石的話,不比糯米差多少,主要是這玩意便宜,用泥土礦渣就能燒制而成。”
具體怎么生產的,趙孟啟肯定不會說得太細。
馬光祖激動道,“有此神奇之物,那我大宋城池便是固若金湯了。”
“沒那么夸張,即便城池修得再堅固,守城者不得力一樣要被攻破,何況,這世上,有了堅固的盾,就會有更鋒利的矛。”
說著話,眾人就來到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地。
趙孟啟指著一群人忙碌的地方,“接下來,咱們就能看到,新打造的矛,夠不夠鋒利了。”
片刻后,擺在眾人面前的有兩把矛,準確的說,是兩門青銅炮。
其中一門粗壯短小,模樣和一座石臼相似,架在一個食槽一樣的硬木底座上。
當然,這個底座所用的木材比食槽厚實堅固得多了,許多部位還用鐵件加強。
趙孟啟在炮身摸了摸,“陳大工,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所謂的陳大工,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工匠,名叫陳金山,大工是天工院的職稱,以前在錢監干過,后來去了工部,負責鑄造過銅鼎銅鐘之類的大型禮器。
他憨笑著,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走到炮前,“這是一門臼炮,重三百一十七斤,長一尺六寸,內徑五寸,用火藥五斤,可將二十斤石彈,射至一百五十丈距離,就是,就是沒啥準頭。”
趙孟啟雖然對這個數據不滿意,但起步也就只能這樣了,“光說不練假把式,射一發看看。”
陳金山立刻叫上幾個助手,開始做發射工作。
見到他們將一個圓柱狀布包塞入斜仰著的炮口中,馬光祖又忍不住好奇,“那是絲緞?里面包著什么?火藥?”
“是的,用以發射,如此更加便捷,而且定量,火藥也更加緊密,生絲燃燒后殘留少,便于清膛。”
在趙孟啟回答之時,陳金山用推桿將火藥包就位后,讓助手填入打磨光滑的球狀石彈。
隨后,用細竹釬捅入炮尾處一個孔洞中,再裝好火繩。
一切準備停當后,陳金山過來招呼,“殿下,咱們到墻后觀察。”
趙孟啟點點頭,這還是出自他自己的規定,就是防止炸膛造成人員損傷。
所有人都轉移到厚厚的水泥墻后,利用墻上的觀察孔看著臼炮所在。
一名工匠站在炮座旁,聽到陳金山大喊‘點火’后,用一根粗大的香火點燃火繩,然后撒腿就跑。
火繩夠長,好一會后,火星才爬進點火孔中。
接著,便是雷聲震天,眾人看到一個影子從炮口飛出,斜斜升到空中,再以弧線下落,砸在不到一里處的土坡上,濺起一片煙塵。
在趙孟啟看來,這炮彈速度實在太慢了,但吳潛和馬光祖已經驚得合不攏嘴。
“這,這比石砲……”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