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趙孟啟也贊同那些蕃貨確實沒什么卵用,也就是裝點門面,再加所謂的提高生活質量……
如今老百姓連生存都保障不了,大宋更是走到了滅國邊緣,有什么資格講生活質量啊!?
但這一切是阻止不了的,因為追求欲望就是人的本性。
所謂飽暖思淫欲,有了好的就想更好的更稀有的,人無我有才能體現優越感,至于實用價值,誰在乎啊?
在那些富豪貴人心中,永遠都不可能為了百姓的生存和國家存亡來稍稍降低自家的生活質量。
可要是說那些奢侈品對國家毫無用處,那也不盡然。
畢竟任何時候都有階級存在有貧富差距,這是客觀存在又無法改變的。
如果不管貧富都是同樣的生活水平,那富人掌握的財富就只能堆積起來,猶如死水。
而奢侈品可以使得這些財富發生轉移,重新流動起來,流向社會進行再分配,這個過程必然會給普羅大眾提供收入,也就是商業,然后國家再從商業行為中取得稅收。
之所以宋代重商,其實是因為和其他朝代不同,宋朝建立來源于大地主支持,開國時無法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對土地掌控力太弱,無法收取足夠財政所需的農稅,因此才把目光放在了便于國家掌控的商業上。
能否對國家有益,就看是不是能有效在流通過程中獲取稅收,以及這稅收最后使用在哪里。
趙希漢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其實就是讓所有人保持基本生活所需便可,那樣以國人生產的財富足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差不多就是儒家追求的大同世界,夢想中按需分配的終極社會……
但趙孟啟雖然對儒家理論不是很清楚,但生長在紅旗下,很清楚那只不過是個夢,永遠的夢。
以他的認知來說,宋代利用商業來調動社會財富的做法是好的,卻又不夠好。
在后世時,大多數社會財富會通過各種渠道轉變為資本,然后投入到產生新利益的途徑中。
而這個時代,富人的財富卻大多被窖藏著,和廢物沒啥區別。
也就是說大宋不缺財富,缺的是讓這些財富流動起來的渠道。
趙孟啟要做的就是建立這樣的渠道,比如糖業公司,股市銀行等等,目前來說還算成功,起碼江浙地區一部分財富已經被盤活起來了。
如果他能完成對這些財富的回報承諾,那就是真正的資本循環體,如果不能,那就是‘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