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鳩谷打開由隨從捧著的竹編盒,神色恭謹地取出一只鳥,讓它立在自己的手指上。
土人但凡做大事,如出草、狩獵、農事、建屋、喪葬等,都要‘鳥占’。
鳥為蓽雀,色白而尾長,占卜時便依據蓽雀鳴叫聲來判斷吉兇,聲音宏亮清脆便是大吉,細微便是大兇。
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土人都屏息凝氣,緊張看著鳩谷手上的這只鳥。
鳩谷喃喃祈禱著,輕撫著小鳥的羽毛。
小鳥似乎很享受這種撫摸,慢慢仰起了頭,大聲鳴叫起來,只是聲音與尋常鳥鳴不同,倒是很像人在說話,并重復著一個詞匯。
全場本就寂靜無聲,所以這鳴叫聲傳到了每個土人耳中。
瞬即,所有土人仿佛被打了雞血一般,眼中開始赤紅起來,神色間滿是狂熱無比,手舞足蹈,那模樣似乎要把大地干出一個大洞來。
臺上的漢人不禁大奇,怎么一個鳥叫就能激發出這么強大的士氣?
一個舌人解釋道,“這只鳥是帕宛族的神鳥,能說人言,剛才說的就是‘大勝’。”
原來如此……
劉建明暗暗想到,這鳥大概與八哥鸚鵡一樣吧,只是土人見識少,又都崇信鳥占,才會當成神跡。
其實他猜得對又不全對,這鳥在后世被命名為斑文鳥,確實有部分具備了聲音模仿能力,但很少,能學人說話的就更少了。
而土人本就是用這種鳥占卜,然后鳩谷這只鳥全身白化,還會說話,所以就是憑借這點,才會在不分部族的所有土人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接受了神鳥的賜福,士氣高漲的部族軍便開始向鹿城發起了進攻。
要不是鳩谷再三強調,這些勇士甚至要將用得并不順手的木盾丟開。
只是也不管之前說的慢慢行進,也忘了要足夠分散,四千多人呼喝著,邁動光腳板,爭先恐后沖向鹿城,似乎企圖一舉沖入城中。
見部族軍沖進射程范圍后,早就等得不耐煩的曾八立即下令床弩石砲齊射。
十多枚石彈和近二十根弩槍,落進部族軍比較密集的人群中。
打磨圓滑的石彈落地之后,即便沒有砸中人,也會再次彈跳亂飛,只要被擦中了便非死即傷。
帶著巨大動能的弩槍即便扎中的是木盾,也能將其擊穿,并把盾牌后面的土人穿成肉串。
頓時血肉橫飛,造成了一百多死傷。
一下子就把狂熱中的部族軍打醒了一些,雖然沒有退縮的念頭,但想起了戰前的吩咐,于是紛紛散開,并且將木盾擺正。
腳步也放慢了,只敢緩緩推進,接著便迎來了一大波的弩矢。
啄木聲響成一片,偶爾也有倒霉鬼的慘叫。
見到木盾確實能保護自己,而每一個‘勇士’都不覺得自己會是下一個倒霉鬼,因此極為淡定,繼續向前。
又走了十多步之后,才有第二輪弩矢降臨,而石砲床弩間隔的更加的久。
將臺上,劉建明笑著向留希坤說道,“郎君您看,我就說宋軍餓得都沒什么力氣了吧,也就是土人不大聽話,否則根本就不會有什么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