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部族軍開始攻城時,東北群山中有許多塔亞族勇士在各自頭長的帶領下,紛紛向一座大山匯聚。
塔亞族應該是最早遷徙來島上的,可能也是島上人口最多的族群,也最為剽悍好斗。
實際上塔亞族也只是個統稱,里面有大大小小數十個部族,生活方式、習俗信仰很相近。
但彼此間語言差異較大,對自身稱謂也不同,而且常常互相敵對征伐。
這種征伐有時候是為了獵場資源,有時候卻只是單純的出草獵頭。
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紋面,是象征成年及其成就的標記,是生命中最光榮與嚴肅的一件大事!
沒有紋面的人,將無法得到族人的尊敬與認同,也沒有資格談婚論嫁,死后也無法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承諾的安息鄉。
而想要具備紋面資格,少女必須熟練掌握織布技巧,且保有處女之身,少年男子則必須出草獵取過首級,證明自己勇武善戰。
除了紋面外,岀草獵頭多且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會獲得特權在胸、手、足、額頭,紋上特定的花紋,相當于‘榮耀的勛章’。
只要這些部位有刺青花紋的人在人群中走過時,大家就會很自然地對他肅然起敬,給他讓路,并投以羨慕崇拜的目光。
所以對于塔亞族男子來說,狩獵野獸是為了生存,狩獵人頭才是人生追求。
這些塔亞勇士的目的地乃是臺中盆地東側邊緣的大湖山,山頭上有一座較為大型的寨子,是塔亞族中最為強大的大湖部主寨。
寨子四周已經有不少到達的勇士,在林中依傍著大樹建起獵屋作為臨時居所。
寨子中央,有一座十余丈高的木塔,塔上密密麻麻掛滿了烏黑干枯的人頭或者骷髏。
當有風吹過時,懸掛的人頭搖擺碰撞起來,發出暗啞沉悶的擊打聲,仿似一種另類的風鈴。
大概是塔上已經掛不下,所以塔下四周還整整齊齊的堆碼著一大圈人頭墻。
木塔旁邊,是用粗大古木搭建的公廨靈祠,與周圍的木屋相比,顯得尤為威嚴壯觀。
公廨里有一座古樸而巨大的祭臺,上面擺著許多個木雕,有代表祖靈的人像,還有木神、山神、蛇神、太陽等等。
祭臺前站著一個須發稀疏身形佝僂,皮膚猶如樹皮般粗糙的老人。
這個老人便是大湖部的大祭首,也是所有塔亞族群公認最睿智的尊者,沐化。
據說沐化年輕的時候也極為勇武,十三歲就獨自獵殺了一頭熊,十五歲時不知什么原因離開了部落四處流浪,直到過了好多年才回歸,并且成為了部落領袖,使大湖部日漸強盛,擁有了上萬人口。
站在沐化身后的,就是其他各部的頭長,他們一起念叨著禱咒,向那些雕像頻頻敬拜。
儀式完畢之后,數十人便在公廨中團團而坐,開始議事。
一個身上許多刺青,胸前掛著野獸獠牙的壯漢率先開口,“尊敬的大祭首,是不是南邊部族又提出了什么令人難以拒絕的條件,所以您才決定大出草?”
這個壯漢叫哈魯,是大湖部東邊不遠處一個部落的最強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