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大祭首的利害剖析與苦口婆心中,絕大部分部落的頭長選擇了歸順。
畢竟燕王在明面上給了他們很大的自主權,基本沒有改變他們內部格局,總的來說是利遠大于弊。
在大祭首的指導下,各部頭長一一向趙孟啟參拜,于祖靈面前宣誓效忠。
事情進展的比預想中還要順利百倍,心情大好的趙孟啟也批發出了大量官爵,沐化甚至得到了一個宣奉大夫的正三品高封。
也不只是個名頭,如告身印信、官服配飾、俸祿恩賞之類該有的都有,畢竟宋朝不像某大清那樣摳門,連官服都要自備。
得花點錢,但總得來說也算是惠而不費,可預見的收益肯定比這要高,作為上位者,摳門是沒有前途的。
……………………
九月初十,鹿城。
大約是箭矢真的緊缺了,宋軍的防御力度嚴重下降,部族軍很是輕松就靠近到了護城河邊。
受限于人力,鹿城的護城河挖得多少有些敷衍,深不過八尺,寬不到兩丈,距離城墻也就三丈多點。
挖出的泥土大部分用于碼頭,另一些就夯堆在內側河岸,修了一道七尺高的羊馬墻,比尋常羊馬墻高了兩尺,也算是一種彌補措施。
見部族軍近在咫尺,宋軍終于開始探頭發弩,同時射出了數百支弩矢。
在這個角度下,部族軍即便將木盾斜舉也很難防護周全,立刻就有數十名部族軍被射中。
可城池就在眼前,部族軍對傷亡的承受能力變強了許多,即便耳邊不斷響起同伴的哀嚎,士氣去依然旺盛。
宋軍射擊的間隔有點長,而部族軍也開始用土弓、標槍等武器對城頭進行還擊壓制。
雙方打得有來有往,倒下的土人越來越多,城頭也時不時冒起血花,傳出痛呼聲。
趁著這個時候,大量土人扛著裝滿泥土的草袋扔進護城河中。
三個方向陸陸續續都在進攻,守軍顯得手忙腳亂。
到下午時,部族軍付出了近兩千傷亡,也終于把北東南三面的護城河都填出了好幾條過河通道。
下一步,部族軍就能夠直接沖到城墻下了,鹿城似乎危在旦夕。
瞭望臺上的留希坤,看到這情況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大局已定!這座城,唾手可得!”
說話的時候,留希坤嘴里放出兩道金光,明晃晃,亮閃閃,顯得很是怪異,不過好歹不會漏風了。
蔡奇滄湊趣道,“這都歸功于留世兄的絕糧妙計啊,那城頭宋軍都餓成軟腳蝦了,不然就憑那些土人,怕是還沒摸到河邊就死得差不多了。”
“哈哈,宋軍的箭矢也該耗盡了,連精貴的破甲簇都用上了,更有許多粗劣不堪,一看就是應急趕制的。”
“大概宋軍就快連刀都拿不起來了吧,只要明日沖到城下,將城墻燒毀,這一切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