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騎兵用的基本都是大食馬和天竺馬,多為雄駿,而占城士兵皮膚黝黑身形短瘦,騎在高頭大馬上,顯得格外滑稽。
哪怕是渾身兇戾的耀武揚威,在錢隆眼中也猶如猴戲,全然感覺不到威脅。
眾人沉默之下,蘇利耶卻有些難以忍受,冷不丁道,「賢弟,我覺得敵方欺人太甚了,你怎么看?」
「馬不錯…」
錢小胖有些走神,隨即才反應過來,想了想后說道,「天欲其亡,先令其狂,不管敵軍跳得多高,大王都不必往心里去,且先看著,看看敵方主將到底要玩什么花樣。」
說來,原本釋利訶梨及保脫禿花雙方共有六七萬的兵力,最后傷亡了一半多,其實勉強也能湊出三萬多兵卒。
然而對蘇利耶這個新國王而言,
這些軍隊大多不可靠,根本不敢留用,干脆都"委托"給宋軍看押改造……
因此眼下城內所剩的兵力僅有萬余,其中真正能戰的是潘沙所部六千多,律陀羅跋摩掌握的一千多,然后三千多是從平民中招募的新兵。
至于宋軍那一個團的一千多兵馬,那是"協助"保衛王宮的,不大可能會投入到城防作戰里。
萬余兵力,要拿出兩千鎮守城內各處,畢竟蘇利耶的統治并不牢固,不得不防范有叛亂發生。
另外其它三面城墻也肯定要部署兵力,又分去了三千多。
剩余包括全部新兵在內的五千兵力,就全都布置在北城墻這個重點防御區域里。
很明顯,像這樣配置兵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唐的。
但這個方案卻是出于錢隆的建議和堅持,并且言明是宋軍高層的決定。
蘇利耶只以為是燕王遇刺重傷后宋軍高層陷入混亂,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糊涂的決定。
他本來是準備極力反對的,奈何潘沙和律陀羅跋摩這兩個掌握軍隊的大將卻顯然是傾向錢隆這個宋使的,所以最終也只能無奈接受。
此后,蘇利耶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這個占城國王即便不算是傀儡,也并沒有多少自,無論想做什么,都還是要問過錢隆的意見。
在他決定接受宋朝扶持之初,就已經預見到執政時會受到干預,不過怎么也沒想到會這么嚴重,會被控制得這么死……
只是走到這一步,縱使心里會有那么點不甘,卻也沒有后悔的余地了,恐怕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蘇利耶心里很清楚,當下大軍來襲之際,僅憑城中這點實力是守不住的,唯一的指望就是得到宋朝的全力支持。
可由于燕王生死未卜,宋軍似乎變得舉棋不定起來。
不見解決方略,應對也十分消極冷淡,直到現在仍是按兵不動,不免讓人心頭惴惴忐忑不安。
萬幸的是,錢隆等不少宋人,以及一個團的宋軍,仍舊留在這佛誓城里,讓蘇利耶還相信自己沒被拋棄,勉強能有一些底氣可以堅持下去。
但樓中這些官吏權貴們卻不是這么想的,他們認為宋軍對蘇利耶的支持是有限的,并不堅決,一旦局勢發生變化時,肯定會權衡利弊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