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合成這個催化底物的原料很簡單,在哪都能買到,主要的設備就是幾臺溫控儀加上離心機和色譜儀。
高風自掏腰包也沒花幾個錢,買的二手的設備,能用就行了。
幾人商量了一下后,便又開始了之前的實驗,在系統給具的實驗流程中,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的篩選被分為2步。
第一次篩選:
細胞融合后,雜交瘤細胞的選擇性培養是第一次篩選的關鍵。普遍采用的hat選擇性培養液是在普通的動物細胞培養液中加入次黃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其依據是細胞中的dna合成有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生物合成途徑(“d途徑”),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在此合成過程中,葉酸作為重要的輔酶參與這一過程,而hat培養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種葉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斷dna合成的“d途徑”。
另一條途徑是應急途徑或補救途徑(“s途徑”),它是利用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苷轉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黃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應的核苷酸,兩種酶缺一不可。因此,在hat培養液中,未融合的效應b細胞和兩個效應b細胞融合的“d途徑”被氨基喋呤阻斷,雖“s途徑”正常,但因缺乏在體外培養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會死亡。
第二次篩選:
在實際免疫過程中,由于采用連續注射抗原的方法,且一種抗原決定簇刺激機體形成相對應的一種效應b淋巴細胞,因此,從小鼠脾臟中取出再由這些單細胞克隆生長,最終選出分泌預定特異抗體的雜交細胞株進行擴大培養。
實驗到了這一步基本上也到了收尾階段,第一次篩選操作很簡,難點在第二次篩選上:需要將雜交瘤細胞多倍稀釋,接種在多孔的細胞培養板上,使每一孔含一個或幾個雜交瘤細胞(理論上30%的孔中細胞數為0時,才能保證有些孔中是單個細胞)。
這一步的主力是高風和胡嘉然,程松和李友良只能打打下手,忙活到快11點,高風停下了操作,讓大家回去休息。
“估計還得2個星期。”高風在心里預估了一下,也有可能更短,程松的水平提高的也很快,李友良現在負責后勤,他也有點分身乏力。
——
第二天
高風和董茜茜查完房好大一會了,才接到氣管鏡室的電話通知,讓昨天那個氣管食管瘺的病人下去。
到了氣管鏡室,梁叢越還把高風拉到了一邊,“硬鏡你會嗎?沒見你做過啊,可不敢逞能。”
“真會,其實挺簡單的。”高風對著他笑了笑,梁叢越這么問也是因為關心他。
麻醉師一管藥下去就把病人給麻翻了,他麻利的插上喉并連接上了呼吸機。高風先拿普通的支氣管鏡看了一下,常規的留取了圖片,這個等會書寫氣管鏡報告的時候要用到。
鏡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個直徑約1公分的瘺口,位置在左主支氣管距離隆突嵴約2公分處,旁邊還有點食物的殘渣。
“可以放一個y型支架。”一旁的氣管支架材料商出聲道。
由于氣道支架屬于高值耗材,省人民醫院用的量還不少,廠家專門給配了個助理,平時誰放支架的時候他在一旁幫幫忙什么的。
高風還是第一次跟這種人打交道,對方很客氣,小伙子一口一個老師的叫著,手腳也很麻利,應該是在氣管鏡室待的時間長了,無菌觀念非常過關。
不過氣管鏡和胃腸鏡相對于其他手術操作來講,要求的環境潔凈度并不是特別高,畢竟這都是人體與外界相通的腔隙,并不要求絕對無菌。
兄弟們求月票。這個滿1000好像可以抽獎得到推薦什么的。現在差300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