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搞啊,我們都往死里面干了,但是結果都不太理想。”
“對啊,變量太多了,一個一個的實驗驗證非常耗費時間。”
“鞏博士、魯博士怎么說?”有人問道。
“鞏博士設計了一個排除實驗,提高了驗證的效率,但總量太多了,后續還不知道怎么說呢。”
大家都有點悲觀,后續也沒有了再交談下去的欲望。
第二天一早,李正開車拉著高風、李友良便趕到了z大的實驗室。
“目前還是卡到n-[2-[[2-(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的硝化、還原。”岳鵬輝對老板匯報道,“實驗了很多次,但最后產生的底物濃度很低,雜質含量特別高,分離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根本沒辦法作為下一個實驗流程的底料。”
高風看了一下實驗記錄,發現他們采取的溫度為85c下硝化21分鐘,添加的催化底物為2-4苯基,期間經歷了2個溫控的操作。
這個跟系統出具的具體實驗流程相差甚遠,高風一時間有點猶豫,難道要告訴他們推倒重來嗎?這樣會不會太傷士氣了。
“風哥,怎么說?”胡嘉然湊了上來,他一臉希望的看向高風。
高風理解他的意思,心想著不如就把具體的步驟給他算了。
但轉念一想,這樣也很不合適,后面還有好幾個難點呢,難道次次都要這樣來嗎?
“這樣吧,咱們換個思路。”高風斟酌道,“我們可以把溫度往上提高一點,提前把催化底物加入,2-4苯基在137c的時候活性應該是最好的吧,我們可以把溫度提高到這個點。”
“這個.2-4苯基不是在90c左右催化效果最好嗎?”一旁的鞏帆順小聲道,他對這個還是很了解的,實驗前也專門查過相關的文獻。
“常規來說是這樣,但2-4苯基并不是單純的催化底物,加入后一小部分會與n-[2-[[2-(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產生反應,導致后者斷裂一個氫鍵。”高風解釋道。
“這個物質產生后會反過來抑制2-4苯基的活性,所以我們需要提高硝化時候的溫度。”
這說的是真的嗎?鞏帆順有點懷疑,他之前可沒看到相關文獻啊。
這要是真的,那發篇sci松松的。
“可以驗證一下,這個又不難。”高風看出了他的懷疑。
“我不是這個意思..”鞏帆順有點尷尬,感覺好像在質疑老板一樣,他心里有點后悔。
岳鵬輝趕緊帶人展開了實驗,他們做了這么久,這一步早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實驗的結果不出意料的印證了高風話。
“接下來呢?”
“溫控這一步做的也不對。”高風說道,“怎么說呢,有點粗糙。”
周圍人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一個溫控怎么還扯到粗糙了?
“陶教授呢?”高風問道,“他不是專業搞這個的嗎?”
“陶教授兒子在學校把大腿摔斷了,他這段時間都沒來學校。”胡嘉然說道。
“很嚴重嗎?”
“有點嚴重,但現在恢復的差不多了。”胡嘉然回答道,“我們已經去看過了,孩子這周就能出院,老陶明天就來上班了。”
“那就好。”
陶教授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往后的實驗很多地方都要依賴對方。